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

文/風言鋒語

我們常常問自己: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維克多·弗蘭克爾所著的《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給出答案:生命的意義在于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生命的意義。

我想,這也就是我們倡導的利他,度人達己。

這本書是由美國醫(yī)學博士維克多·弗蘭克爾編寫,他創(chuàng)立的“意義療法”及"存在主義分析”,被稱之為繼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之后的維也納第三心理治療學派。

弗蘭克爾共出版了39部作品,并被翻譯成34種語言。《活出生命的意義》的銷售超過1200萬冊,被翻譯成24種語言,獲選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一。

在這本書里,作者用他三年四個集中營的親生經歷,思考生命的意義。他認為,在那種非人環(huán)境下,他能夠幸存下來是求生的意志、自我保護的本能、正派人給予的一些幫助及精明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他也從人類特有的能力,如天生的樂觀主義、幽默、心理審視、短暫的獨處、內心的自由和決不放棄也決不自殺的意志力中獲得力量。

我們精選出其中三個方面的內容,去詮釋生命的意義,分別是擔負起責任、去愛某個人和忍受苦難,當你了解了生命的意義,就會更加珍惜生命,每天必須認真地活著。

擔負起責任

在平淡的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感覺無趣,不知道自己該去做些什么,不知道如何體現自己的價值。作者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誰都無法取代。就像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對待生命,我們就要擔負起自己的責任。

每人都不只屬于自己。你是父母的兒女,你是兒女的父母,你是先生的太太,你是妻子的丈夫,你是領導的左膀右臂,你是好友的閨蜜,你是基友的紅顏藍顏知己……實際上,找不到自己價值的人,并不是沒有價值,而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該對為什么負責、對什么負責以及對誰負責。

那么該怎么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呢?書中介紹了一個簡單的方法:忘記自己——投身于某種事業(yè)或獻身于所愛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就像李笑來老師,他并不缺錢,但他依然很拼命地工作,甚至春節(jié)放假都在家寫作,閉門不見客,全國做線下活動。我在參加他在上海的線下活動時聽他說,每當朋友找他不著問他的愛人時,她的愛人都會說:他改變世界去了。的確,他在分享時說,他現在的使命就是要通過自己的行動去改變人,哪怕一個受益也好。

去愛某個人

談過戀愛的人都走過共同的感悟:當自己全身心地愛自己的戀愛對象時,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愛的力量真的有這么大,這是什么原因呢?

書中指出,愛是直達另一個人內心深處的唯一途徑。只有通過愛,才能使你所愛的人實現他的全部潛能。通過使他認識到自己的所能和應為,他就會實現自己的潛能。

作者在集中營最沒希望的時候,給集中營的伙伴奧拓留下遺囑:如果我不能回家看我妻子,如果你還能再見到她,請告訴她三件事。第一,我每時每刻都在思念她,請你一定記得轉達;第二,我愛她勝過愛任何人;第三,我跟她結婚后那短暫的時光勝過一切,也超越我們在這里遭受的所有痛苦。

他在集中營最艱難的時刻,就感覺妻子在陪伴著他,她回應他的話,看見她向他微笑和她坦誠鼓勵的表情,他堅信她的外貌比冉冉升起的太陽還要明亮。

他一生中第一次領悟到一個真理——愛是人類終身追求的最高目標。他用親身經歷踐行了世界上一無所有的人只要有片刻的時間思念愛人,那么他就可以領悟幸福的真諦。

忍受苦難

我們常常會面臨各種苦難,一向在班級名列前茅,卻沒有考到理想的院校;讀完了研究生,卻沒有進去心儀的公司;攢了十幾年的錢,剛夠首付,卻發(fā)現房價漲了,依然買不起喜歡的住房;經常鍛煉,平時身體健康,查體卻告訴自己得了絕癥……

書中指出,當我們無法改變客觀現實時,我們就面臨著自我轉變的挑戰(zhàn)。在勇敢接受痛苦之挑戰(zhàn)時,生命在那一刻就有了意義,并將這種意義保持到最后。

悲觀主義者好比一個恐懼而悲傷地看著墻上的掛歷每天都被撕掉一張,掛歷越變越薄的人;而積極地應對生活問題的人好比一個每撕掉一張就把它整整齊齊地摞在一起,還要在背面記幾行日記的人。

那沒能殺死我的,會讓我更強壯。就像我看過的電影《滾蛋吧,腫瘤君!》里的女主角那樣,坦然面對苦難,面對死亡,她積極地活著,她用生命告訴我們:期望生活給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對我們有什么期望。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與接受所有的挑戰(zhàn),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

總結一下,今天分享的活出生命的意義的方法,分別是擔負起責任、去愛某個人和忍受苦難。學會了這三項,你將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