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的意大利獨行在書包被偷的境遇下慘淡地結(jié)束了。在來意大利之前,有很多人告訴我要小心,我抱著半信半疑的心態(tài)踏上了旅程。第一天在威尼斯的時候負重暴走加上神經(jīng)緊張身體就開始吃不消了,但所幸威尼斯的美化解了我大部分的不適。接下來兩天的佛羅倫薩之行對我來說成為了美食治愈之行,只為養(yǎng)足精神迎接羅馬。
說實話,第一天到達羅馬的時候是傍晚日落時分,夕陽之下的羅馬讓我第一眼就愛上了它。除了巴黎,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么美的日落。巴黎的日落是粉紅色的,襯托得塞納河畔邊的巴黎像一個優(yōu)雅的俏佳人。而羅馬的日落是多層的,從淡黃色到金黃色到粉紅色再到橘色,讓這座永恒之城顯得更加宏偉和大氣。住的地方因為靠近梵蒂岡城,所以每次來回都要經(jīng)過圣天使橋和圣天使堡,每次經(jīng)過都忍不住要多看它幾眼,電影《羅馬假日》中圣天使堡下臺伯河畔的舞會場景不斷地浮現(xiàn)在腦海之中。
因為羅馬是太多小說和電影的取材地,我對它似乎有著一種熟悉而特別的情結(jié)。每到一個地方,我都能聯(lián)想到《羅馬假日》和《天使與魔鬼》以及《愛在羅馬》里的場景,不管是斗獸場、帕特農(nóng)圣廟、梵蒂岡博物館、圣彼得教堂,還是西班牙廣場、納沃納廣場、四河噴泉還是特萊維噴泉,都是那么的熟悉。古羅馬城的建筑和梵蒂岡城讓人感到敬畏,特別是帕特農(nóng)圣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最近看了太多關(guān)于生老病死的影視,我心里對這個人類機理上正常卻也可以不尋常地跟你開玩笑的“死亡”這個東西充滿了害怕。當在帕特農(nóng)神廟里經(jīng)過一個個名人特別是拉斐爾的墓座時,心里說不出地酸楚和畏懼。就連一個受無數(shù)人愛戴的名人都無法改變命運只能躺在這里,我們這么平凡的人似乎顯得更加無力,生命真的很脆弱。
在羅馬待的三天之中,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在威尼斯廣場上聽幾個黑人小哥自彈自唱的live concert。這是我第一次這么長時間認真地看街頭藝人表演。小哥的音樂很帶感很歡快,周圍圍了很多人,很喜歡這種感覺。他們的音樂讓所有人都感到快樂,從小孩到老人,從男人到女人,從白色人種到黑色人種,所有人都沉浸在他們的音樂中不自覺地跟著節(jié)奏擺動著身體。音樂就是這么沒有國界,即使聽不懂歌詞,但所有人都可以參與進來,小哥還教我們幾歌詞他唱一句我們和一句,那時覺得每個人之間沒有隔閡沒有差距,都只是單純地一起享受這種音樂氣氛。音樂真的是這個世界最美的語言。我想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我曾經(jīng)在威尼斯廣場和來自各國的人一起開心地唱歌聽歌,而這種氣氛只有在羅馬這個city of pleasure才能體驗得到。
Elizabeth Gilbert在她的小說《eat pray love》中說羅馬不喜歡跟歐洲的其他首都城市競爭。
I am inspired by the regal self-assurance of this town,so grounded and rounded,so amused and monumental,knowing that she is held securely in the palm of history.
的確,Rome is busy,but not competitive.羅馬是我見過的最繁忙的城市,它也將古代和現(xiàn)代結(jié)合地很好。但是它的not competitive也同樣意味著它將永遠無法達到西歐城市特別是柏林和蘇黎世的有秩序和有安全感。我愛羅馬,但它也帶給了我不好的經(jīng)歷,只希望羅馬能變得更加好。
在寫這篇文章時收到大舅腦出血的消息,為什么正好和我所擔心的一樣,希望大舅能夠平安度過危險期,希望所有的家人能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