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小言感受到了失戀的滋味。
想起九年來互相鼓勵共同成長的時光,小言突然覺得像是自己的一廂情愿。本以為會持續的下去的互相扶持突然變成了點頭之交,說不在意未免太假,說放不下未免太矯情。小言這樣想著,就把自己放到了以前未曾到過的位置,怎么下都下不來。
還是高中開始的故事。在學習是唯一目標的時候,其他情感也來的格外干凈純粹。未成年,在高考分數線高于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地方,似乎沒有人真的會交一大票朋友。同學之間互相打鬧的時間格外的短,住宿學校里兩周一天的假期也不會有同學相約上街或唱歌。所以,小言那時候關系最好的朋友,就是木槿。
那時候木槿在小言心目中是什么印象呢?相識的時候是兩個人在一個班。因為個子都不高,所以座位很近,后來甚至做了同桌。最初木槿吸引小言的地方應該就是認真學習的樣子和小言永遠趕不上的分數吧。就這樣小言慢慢靠近木槿,發現了木槿的犀利與堅持,這樣的木槿在小言的心中慢慢的發起光來。就這樣,小言把木槿當成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和學習的榜樣。
那時候小言在木槿心目中是什么印象呢?幾個月前小言或許還可以篤定地告訴你,是聰敏、勇敢、善良、簡單的。但是現在,小言卻也不敢說了。或許當時木槿心里確是這樣認為的,只不過過了這么多年,想法變了小言卻不知道罷了。小言只記得,當初木槿經常在qq空間給小言留言,寫日記給小言。小言一直覺得,不管時間過去多久,他們的彼此需要都是不會變的。
真的要回顧這九年來兩個人經歷的事情,估計可以寫一本小說出來了。心思簡單的小言成了奇葩收集器,言辭直白的木槿成了極品戰斗機。從一門心思學習的簡單高中生活到業余活動紛紛擾擾的大學,兩個人就這么互相鼓勵著過來了。小言覺得會永遠這樣下去,但是事實是,沒有什么是不會變的。異地這件事,讓心思簡單的小言沒有發覺兩人的生活軌跡已經越來越遠。
終于二十三年沒有真正體會過失戀這回事的小言,體會到了本以為會一直在生活中人突然消失的滋味。
實際上,九年以后,木槿與小言早就沒有了共同的朋友圈子。所以,當木槿走出小言的生活以后,小言根本沒有人可以傾訴這件事。即使和其他朋友提起,大家也只會說,人都是會變的啊,你和他緣分盡了而已。這樣蒼白無力的安慰根本沒有觸碰到小言心里的裂痕。
但是小言是不想以一副失戀傷心人的姿態面對大家,于是不著痕跡地把自己封鎖起來。因為即使是和朋友說話,小言都需要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拿出奧斯卡影帝的演技來假裝自己和平常一樣。這樣的小言,不是真正的小言,也不是小言希望被朋友看到的樣子。獨處的時候,小言可以肆無忌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換一種說法就是,小言想哭的時候,可以肆無忌憚地哭出來、這時候的小言,根本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看電視看到抒情的部分可以在演員哭之前淚流滿面,甚至網絡上的段子都能勾出小言的眼淚。以前的小言不知道,原來快樂是一種很難維持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