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時間:2016-04至2016-08
崗位:產品策劃
地點:北京
前期準備篇
那段時間海投了很多簡歷,成都的產品崗位實在是少,北京上海卻是一抓一大把,所以對于產品崗位去北上深有更多的空間~
感悟一:一定要有某方面的特長,也就是說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不可替代性,要有一些大家沒有的東西,比如我曾經做過一點時間設計,ps還算不手生,也有自己的作品集。我一個實習的小伙伴要比其他人更加了解技術,就是寫過一段時間的網站。雖說產品拼的是軟實力,但不能沒有硬實力撐腰。硬實力才是在茫茫簡歷中能被篩選出的要素(個人觀點)。
感悟二:好看點,簡歷照騙好看點,至少表明你有很認真準備,對這個機會很重視。leader說當時看我照片還不錯,就給了電話面試的機會,然后三輪面試感覺還不錯就拿到了offer【偷笑】
圖書篇
leader推薦的書:《谷歌和亞馬遜是如何做產品的》《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don't ?make me think》還有《結網》、《啟示錄》等也有人推薦過。
這種泛讀和方法論的書,讀過以后,要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后來讀書的話就可以細分,也就是用到哪種讀哪種,比如要建站,就去學了WordPress和boostrap的書。比如想要了解數據,就去讀數據分析相關的書。比如想要了解行業,就去讀相關行業發展的書。
軟技能篇
要主動!因為你還是一個實習生,一是讓leader和領導看到你的積極態度很重要,二是給了你一個任務你如果閉門造車,很可能花費了大量時間,卻與初衷謬之千里。如果能夠在實現這個功能過程中一直保持溝通,經常問問題,leader不會覺得你的工作能力不行的,因為對于實習生的心理期望預期就在那里,并沒有要求高到直接上手工作。
臉皮厚!這個hin重要,開始我就是各種怕麻煩別人,連進度都不敢去催,后來被leader罵了恍然大悟。弄不明白就去問,找最熟悉的人去問,這個成本比你自己蒙頭找原因的成本低很多,同時也能避免再次發明輪子的尷尬。不要磨不開臉,同事都很樂意解答,因為同時他們也在完善自己的工作。
用數據說話!為什么要做這個需求?為什么這個需求要這么做?為什么是這種形式而不是另外一種形式?如果手里面沒有足夠的數據支撐,會被問的很慘,血和淚的教訓TAT。最好會用SQL,用來提取數據提高說服力的利器,就不用每次去麻煩程序員GG啦。
充分利用數據的價值。數據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用戶轉化率是多少?是否實現了預期效果?這次活動的數據價值在哪里?如何跟其它系統、模塊做好對接?
最理想的境界是用數據來佐證你的idea,用數據說話,說服別人。這里的別人包括你溝通的所有人,尤其是,你的老板!開發的老大!測試的老大!因為他們是能夠在需求評審當中拍板的人,前期與各方面人員溝通再好,需求自認為多牛,最后也有可能被拍死。戰術上的勤奮不能折算戰略上的空洞。
寫作能力!不僅是產品,技術也需要,需求文檔,開發文檔balabala總之好的文檔是節約交流成本的利器。能寫出好的文檔至少證明你的邏輯和表述能力是過關的。
細節,注重細節!任務要細化,思考要全面要做好項目中不斷更改需求的準備,考慮到各種邊界情況。把用戶當作傻瓜,不要讓用戶思考和選擇,替用戶預先想好。在保證主線的情況下能夠考慮情況越多越好,順便把測試用例一起寫了哈哈~
全局觀和責任感?我大團隊leader是一個工程師,當我們一起開會的時候他不僅只關心技術實現的問題,還會經常跟我們討論用戶體驗和數據方面的問題,給我很多啟發。轉化自己的角色,你可以不僅僅是一顆螺絲釘。
考慮可復用性其實是全局觀和責任感最好的體現。全局觀就是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比其它任何一個崗位的同學考慮得更深,更全,不僅考慮到用戶需求、業務需求,還能考慮到實現成本,能在用戶需求與公司成本之間做出平衡,不僅能實現單次需求,還能提煉出某一類的共性需求。讓產品有足夠的靈活性,可擴展,可復用性。
信息整合和轉化能力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酷愛收集,收藏夾越來越龐大。在什么網站上看到了很有價值的內容二話不說先收藏了再說,但是很多東西就這樣躺在收藏夾里再也沒看過…其實這樣的收藏夾內容應該越來越少才對,應該讓它們真正發揮價值,為我所用。能夠每周或每月總結清理一下,比埋頭趕路要有收獲得多。希望自己的簽名能從“搜藏癖”變成“整理癖”。
工具篇
工具不重要!工具不重要!你需要的是快速學會任何工具的能力!
需要快速原型就Axure或者墨刀;需要你做高保真就要熟練PS(PS真是博大精深啊……可不敢在簡歷上隨意寫熟練);需要你做UI還需要學AI,需要思維導圖就Xmind或者百度腦圖,需要流程圖就processon(web工具還蠻好用的,不過求推薦更好用的工具……)工具是表現自身想法的一種方式,只要能將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就好了。雖然有的時候有的人會說,工具什么的無所謂,表達自身,才是最重要的。說的是沒有錯,但是有的時候,還是要豐富自己的能使用的工具庫,因為不一定哪一次你就能用到。
當然這都是建立在每一個方面都有自己順手的工具的前提。如果你還沒有自己順手的工具,那你趕快學習吧。在面試的時候,扯你會這樣那樣的工具沒什么用,拿出客觀的事實就好了,用了什么工具,做了什么事,這又回到執行力的問題上了,如果能快速的用你的掌握的工具給面試官答案,那固然是最好的選擇。
最重要的工具是你的雙手和筆紙。
流程篇
立項階段:雖然實習生的任務都是產品leader派發下來的,不過還是見到了各種開會和客戶電話溝通,可以說一個idea的立項是綜合各方面考量的。一個重要需求的提出,不但需要產品部門的內部討論,可能還需要研發部門的參與。當然項目最核心的是它的價值,增加營收還是減少損失,提升用戶體驗還是加快運營效率等等,要用數據評估。
PRD階段:當立項了之后,開始進入需求階段,開始撰寫PRD。在寫PRD時,比較重要的一步是通過流程圖把整個需求描述出來,各種情況考慮周全,注重邏輯順序,需要達到第一次接觸這個需求的人看你的流程圖就大致知道怎么實現的程度。當然,PRD并不是一天寫成的,在整個開發過程中可能都需要改動、完善。所有的事務都需要細化,細化到每一步動作,每一個頁面,數據的埋點存儲,甚至是按鈕的形狀顏色。接下來就是需求詳述,逐點敘述,一二三四羅列清楚,配上相應原型。
技術評審+接著寫PRD階段:在這過程當中,很重要的一環接是找到相對應的技術干系人討論需求,一般在稱為技術Review。大部分時候都是就近找到有顯示屏和沙發的角落,插上電腦就直接開始。拉上RD、FE、QA,大家猛烈抨擊你的需求:實現不了,改!涉及面太廣,改!華而不實,改!當所有人都認可之后(這中間可能不止一次技術review,而你的PRD會大變樣),開始打分估工時。
項目排期階段:產品經理還擔當著項目經理的職責,同時,產品經理有必要懂得一些項目管理的內容才能夠更好更快的推進產品的更新迭代,完成需求。要把項目分段,聯調、交付、上線測試環境、上線正式環境……排期要精確到日期,甚至上午下午還是晚上。延期交付要寫出說明抄送整個項目組,這樣才會有推進力。
開發階段:這個過程最重要的是對于業務邏輯要100%清楚:任何一款產品沒有誰比產品經理更清楚產品的業務流程,細節交互和各種功能點了。從小到大我們養成了差不多的習慣,不管做什么都覺得差不多就行了,沒必要全部弄清楚??勺霎a品一定不能有 “差不多”的概念,對功能和業務流程以及任何細節都要100%清楚。程序員跑來問產品經理問題的時候最不愿聽到 “應該吧” “可能吧” “大概吧”這樣不確定的詞語。
功能上線與后評估階段:功能測試與上線,這個階段是檢驗功能的成效與質量的環節,借助已編寫的測試用例(編寫case真的是一個虐心的過程,細化到每個操作動作描述以及對于出現的結果,好幾十上百種可能出現的狀況,心累……)測試的過程會出現各種狀況,PM與QA及時溝通十分有必要。
運營階段:接下來配合運營同學寫軟文了~并且在此一定要親自用自己的產品和收集用戶反饋,才能發現問題,有產品感悟。關注運營數據也能發現很多問題,鍛煉自己數據能力。尤其是經常翻閱自己的作品從中找到不足,定期查閱自己的產品與總結,這些都能夠讓你獲益匪淺。
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過程中相關人員包括客服都能參與,不要最后開始開發了才通知,這個參與的過程可能會發現漏洞或改變實現的方式;發布了新功能或新產品都有必要讓所有相關人員知曉,比如郵件抄送通知等。
感謝這段經歷,讓我有了很多對于職位的感悟,也結識了很多人很好又有能力的前輩,很喜歡公司開放交流,沒有限制的自由氛圍。希望自己能在產品這條路上越走越順,成為一個牛逼閃閃的產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