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心理學愛好者,怎么能錯過佳片《黑天鵝》呢?一個女孩,蛻變成為一個成熟的女人,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成熟,更需要經歷一番心靈的蛻變。這種蛻變勢必要經歷沖突、矛盾、波折和痛苦,甚至是自我剖析和分裂之后,才能從心理上真正成為一個成熟而擁有自我的人。
《黑天鵝》驚心動魄的詮釋了一個乖乖女成為擁有力量的女性的心理蛻變過程。這部影片豆瓣評分8.5,主演娜塔麗波曼本人也是心理學專業的高材生,也因此片而獲得一枚奧斯卡小金人。
一、一個人獨立從什么時候開始?從反抗父母開始。
孩子在一天天的長大,逐漸有了豐盈的靈魂和渴望,渴望自己做主,獨立做出選擇。勢必會為自己擁有選擇權而與父母進行權力爭奪。
在這個過程中,明智的父母會感到欣慰,得體的引導而不是控制,他們明白,父母之愛就是一場得體的退出。但更多的父母還是將長大的子女視做小孩,訓斥、控制,本能的對抗和打壓,想要始終把控制權攥在手里。
有些人與父母的反抗和對立從十幾歲就開始了,有些人從幾十歲開始,影片主角妮娜對母親的反抗從28歲開始。
妮娜的母親年輕時也是一位極有前途的芭蕾舞演員,但因為一場情殤不得已生下妮娜,從而結束了自己的舞蹈生涯。所以,她對妮娜的人生定位異常清晰、明確。那就是一定要做一個最優秀的芭蕾舞演員。要成為天鵝皇后,舞臺中最耀眼奪目的主演。
在母親的嚴格要求下,28歲的妮娜除了舞蹈,幾乎沒有額外的生活。每天去劇團練舞,回家之后母親依然幫助她拉筋、練功。她的生活幾乎都在圍著母親轉,母親買了個粉色的蛋糕,她怕發胖不想吃,母親要求她吃,她不吃,母親就會發怒的說要全部倒掉,她只好趕快嘗一點。
穿什么樣的衣服,房間的布置都要按照母親的意思來。28歲的女子,房間的布置還如十幾歲的小女孩一樣,母親仍將她視為是十幾歲的少女,過于保護和控制。而妮娜,也幾乎從未顯現出獨立的反抗的要求。
她清瘦、拘謹、敏感、緊張、美麗,她的舞蹈技巧精準、但藝術表現卻干硬、保守,感染力不足。
劇團要重新排演經典劇目《天鵝湖》,與以往不同的是,要選出新一屆的“天鵝皇后”,由這位主演同時扮演黑天鵝和白天鵝。
妮娜很擅長扮演白天鵝,她的外形、心理狀態、舞技都可以完美的演繹純潔、善良的白天鵝。白天鵝純潔、單純、美麗,而黑天鵝所表現出的野性、誘惑、危險、攻擊、掠奪是妮娜完全不具備的,她想要成為主演,就必須要體驗到黑天鵝的內心,并用舞蹈的形式表現出來。
如何從自己身上挖掘出黑天鵝的一面是妮娜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因為這不僅僅是舞蹈動作的提升和重新組合,而是一種全新的心理狀態 和生命體驗。
被劇團選中,并不斷沖擊黑天鵝的過程中,妮娜也不再是那個事事都和母親商量、匯報的乖乖女了。在她28年的經歷中,想要成長和獨立的種子一直在身體里,只是一直被壓抑著,在尋找著突破口。那些背上的抓痕、破裂流血的指甲、那些可怕的幻境、黑魔王、荊棘都是妮娜內心那個迫不急待想要生發出來的黑天鵝,越是被壓抑得太久,暴發的力量也就越強大。
她一直被當做是純潔的小女孩而孤立于真實的生活之外,她幾乎沒有朋友,喜歡獨自坐在角落,那些嫉妒、欲望、憎恨、怨念,這些所有成人世界里應該有的情緒似乎從來沒有在她身上體現過。也許,是她的母親在懼怕自己女兒長大,因為一旦女兒成長為成熟女性,則不可避免的要遇到異性、感情的糾葛以及可能會帶來的傷害,情欲和性愛曾經毀了妮娜母親的生活,因此她將女兒嚴格禁欲,強迫女兒停留在十幾歲的少女時代,她當年所恐懼和無法解決的痛,她不想也不愿自己的女兒也陷入到這種恐懼之中。這種對女兒的愛是不正常的控制欲。
所以,她強硬而堅決的剪掉妮娜的指甲,表面上看是不讓她再抓破自己,而另一種隱喻是她強硬而堅決的鎮壓了女兒想要成長為黑天鵝的那一面特質。
電影借助妮娜和母親之間的關系變化來顯現妮娜內心中黑白天鵝之間的交鋒和斗爭,非常的矛盾和掙扎,在影片的后半段,妮娜將那些代表著天真少女的毛毛熊全都扔到了垃圾箱,為了有自己的隱私空間能將母親推出門外,并大力栓上門栓,不顧母親的慘叫而擠傷她的手,這些也許是幻境,也許是真實,但都是妮娜想要獨立,想要擺脫母親控制的壓抑太久的內心力量、
母親那只被擠傷的手,真是太痛的釋放,當妮娜有多用力,她的心就有多痛。她的心里,一定對這只完全塑造了她生活的“手"充滿了厭惡和痛恨,她想要自己做決定的渴望從來沒有這樣強烈過,而那只”手“卻想要一直將她拖回以前的那種混沌的狀態。
這就是成長中的痛,理想自我與母親間的決裂。(男孩們會是與父親的決裂,民間會有父子仇的說法,這是孩子成長中必須要經過的部分)
同性間的友情和竟爭
當一個女孩子在母親身上無法獲得”自我認同“,那么她將會從自己身邊的朋友中去尋找。她往往交往的會是那些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那些自己不具備的,自己又向往的特質。
莉莉身上具備著黑天鵝的特質,她舉手投足間的嫵媚、風情 和自信都是妮娜所不具備的。前任天鵝皇后貝絲更是。這兩個都是妮娜所期盼而未能具備的類型。對于貝絲,妮娜偷拿了她的口紅表現了她內心對極具女性魅力的向往。而和莉莉則是發展出了一段友情,甚至在幻想中與莉莉發展一段親密關系。
在母性力量缺失的情況下,是莉莉帶領妮娜完成了一段自我發現的心理歷程,這本該是借助母親來完成的。在某種程度上,莉莉其實是妮娜 的人生引領者。
妮娜想要蛻變的渴望是那么強烈,想要成為主演的欲望任何人也阻擋不了,妮娜已經有了被害妄想的癥狀,在她的幻象中,莉莉是攻擊性的,一直在和別人密謀如何陷害和取代她,她甚至看到了托馬斯和莉莉在一起親密,但幻象中莉莉的臉又變成了自己。
在巨大的壓力下,開演前,她在幻象中看到母親、莉莉、托馬斯都試圖來阻止她,而她都堅決的拒絕了她們。甚至在開演前一刻,莉莉還要和她爭奪領舞的化妝間,在幻象中,她與莉莉激烈的發生了爭執,并用鏡片殺死了莉莉,然后帶著平生最后一場演出的決絕和狠辣、堅定,走向舞臺.......
終于,她完美的演繹了黑天鵝,回到休息室時,莉莉來向她道賀。她才發現,她并沒有殺死莉莉,之前全都是她自己的幻覺,用鏡片扎傷的其實是自己。(黑天鵝的力量是她自己渴望的,但多年來的行為模式又讓她不認可和壓制這種力量,壓抑到盡頭就是攻擊自己)
電影結尾處,一身白衣的白天鵝,因為王子被黑天鵝誘惑而殉情自盡,妮娜一身白衣,縱身一跳 ,腹部鮮血汩汩流出,白衣、鮮血、殉情,完美的結尾、完美的演出。不明就里的觀眾為這表演而震撼、歡呼、起立、熱淚盈眶。妮娜說:我感受到了-----完美!
成長離不開異性的肯定和認同
影片中對妮娜有重大影響的還有舞臺總監托馬斯,是他在啟蒙和引導著妮娜,你身為一個女性,是多么的美好。那些美好的感覺,并不可恥。作為黑天鵝,你不僅要誘惑我,還要誘惑所有的觀眾。要誘惑全世界。 你必須讓別人產生”你是一個具有致命誘惑力的女人“。
這種感覺和感受,妮娜之前是從來沒有想過的,她在這些話語中,一步步的尋找自己,也因此與母親發生了越來越多的沖突。
我們都在關系中”看見“自己,一個女孩子成長為女人的過程中,既需要有出色的同性的引導和模仿,也需要異性的肯定和認同。
這部影片出人意料的結尾似乎是在說明:一個人成熟的狀態,并不是一定要追求完美,而是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我們不斷的在發現自己,成長著,快樂著,傷痛著。就象海報中一樣,完美并不是象個美麗得無瑕的假娃娃一樣,而是有傷痕、有經歷,有歡笑的人生。
不要過于壓抑自己,哭出來的是情緒,哭不出來的才是抑郁。
那些欲望和攻擊性,終究需要合理的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