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從來沒見過你發脾氣
高考結束那晚,幾乎全班的同學都在通宵狂歡。有個男生對我說:“同學三年,你是唯一一個從來沒發過脾氣的女生。”
那時我把這看成是夸獎,而如果換了是現在,我會為自己難過。我心里明白,我并不是沒有脾氣的人,只是沒遇到能讓我爆發的事情而已。
印象尤其深刻的一次爆發是初中時在家里,不記得為了什么事我惱怒不已,一腳便踢向邊上的塑料水桶,那個水桶并沒有飛出去,反而卡在我腳上,因為我把它踢出了兩個窟窿……
當時我也被自己的那股憤怒嚇到了,我不知道為何會突然這樣。
結合我成長的環境和經歷,現在回想起來,我知道那個我到底為什么會憤怒了。
小的時候不論做任何事情,我奶奶肯定會上來參和一腳,就算她不參和,也肯定會在一邊交代、嘮叨個不停。而且做小孩的不能頂嘴,若是頂了嘴,輕則一場臭罵,重則挨打。
于是我們學會了看大人的臉色,也不會輕易表達自己的情緒。一直壓抑的結果就是,情緒會突然爆發,不止嚇到了家人,同時還嚇到了我自己。
所以一直到很久以前,我和我妹妹在家里的脾氣都很火爆。而在學校,一來沒有人干涉我們,二來我們可以自主決定自己要做的事情,所以自然不會有爆發的機會。難怪幾年的同窗會覺得我脾氣超好。
二 你的脾氣怎么那么火爆
再次被憤怒的情緒困擾是與老公戀愛后的磨合期。
我依然十分清楚地記得那些細節。
“檢查一下你的包包,看一下東西都帶齊了沒有。說說要帶的有哪些。”
“我都告訴過你很多遍了,不要把手機放在這里,會被偷的!現在你把它放好,我在一邊看著。”
“看吧,我都跟你說過了,你這樣一定會出問題,果不其然吧?”
這是以前我老公經常會對我說的話,戀愛的時候除了偶爾覺得有點啰嗦,但我并不排斥,甚至會為他的體貼細心而感動。
而生活在一起了以后,這一度成為我們矛盾的導火索。我經常會為此發脾氣,說不上是什么原因,但潛意識就是很抗拒這樣的對待方式。每每在他交代之后,我并不領情,反而很不耐煩地回應:“知道了!”而且也僅僅是嘴上應承,實際并不會按照他說的做,于是兩個人都很不高興,在他眼里,我就是脾氣很“火爆”的人。
他覺得他提醒我是為我好,能讓我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而我很排斥小孩子般的對待,說真的,我寧愿丟十部手機也不愿意接受他事無巨細的交代。
后來接觸了心理學,我不斷回顧自己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經歷,然后分析各種事情背后的心理機制。我逐漸明白了:小時候自己的情緒不被看見,也無法流動,一直被壓抑在心底。當我長大后又遇到同樣的對待時,以前壓抑著的憤怒就會被激發。所以潛意識里希望通過憤怒的表達來保護自己。真的很想抱抱小時候那個受傷、憤怒的小孩。
武志紅說,憤怒和其他情緒一樣,它首先是一個信號。它告訴你有人過分地侵入了你的空間,過分地控制了你。而這樣的入侵往往來自最親密的人,如父母、配偶、親友和同事。關系越是親密,入侵者越會打出冠冕堂皇的借口,比如“我是愛你,所以才這樣做”。而如果你感受到的是憤怒,你就應該明白,侵入你空間的那個人,無論其理由多么美好,你都應當捍衛自己。
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后,我已經能丟開內心的愧疚,很認真地告訴他:“我不希望你這樣對待我,就算我掉錢掉手機,你讓它掉好了;就算我落下東西給自己造成麻煩,你就讓我被麻煩好了;就算我走錯路,那錯就錯了吧。你不要再提醒我,我會很難控制自己不生氣,也很難保證不給你臉色看。所有的后果我來承擔,你就讓我去吸取教訓,就算我吸取了教訓還是沒能改過來,你就讓我再被現實教訓一頓,你也不要來教訓我。我不喜歡被這樣對待,你會讓我覺得自己沒有能力,自己不被信任,自己被你控制。”
我記得第一次堅定地說出來之后,他有點驚訝,也無法接受。但我不為所動。后來事情有了轉變,先是頻率降低,這個過程有所反復,但每發生一次我就會重申一次。如果他憋不住還是要說,我會用眼神暗示,同時搖頭、擺手,他最終會象征性的表達自己的關切。再后來一直到現在,我已經很久沒有被“教育”,也很久沒有那種憤怒的感覺了。
三 我覺得你好好!
有一次討論婆媳矛盾,他說:“我覺得你做的比我好很多,如果是我自己跟我媽媽住,估計我跟她的矛盾會比現在的多很多!老婆我覺得你好好。”
“我也覺自己挺好的。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