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誤區】
“等高考結束了,我要睡個三天三夜”
“給你時間睡,你睡得著嗎?”
“能睡著”
“你不怕餓醒啊”
“哦,確實,這是個問題”
這是我在高中的時候和同學的一段對話。當我們很累很疲憊,不能有充足睡眠的時候,我們總期望集中某一個時間段來讓我們補充逝去的睡眠。但是真正開始的時候,我們卻未必真的能得償所愿,睡個三天三夜。
有些人嘗嘗感嘆于失眠,睡不著, 說實話,人生20余載,我就只有一次失眠的經歷。失眠真痛苦啊,想睡又睡不著,睡不著的時候就想著睡不夠八小時,明天怎么有精力干活呀,越想越焦慮, 越焦慮越睡不著,如此惡性循環,一睜眼就到了天亮。
很多人都覺得只有睡夠8小時,才算真正的睡好了。但其實我個人認為睡8個小時,太浪費了,不需要睡這么久,也能精力充沛,因為我以前一般只睡6個多小時,第二天照樣精神抖擻。但是我朋友卻不認同,他覺得睡8個小時才科學。這無關乎誰對誰錯,只不過是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所需要的睡眠時間也不盡相同而已。
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每夜只睡4—5個小時。年輕時他有時連續工作幾個晝夜不睡覺。他說:“睡眠完全是一種習慣,一個人沒必要睡那么多,魚整夜在水中游動不睡覺,馬晚上也不睡覺。人睡得少一點,就多一些時間做事。”
【睡眠真相】
其實我們的睡眠會經歷四個周期,分別是:朦朧期、淺睡期、深睡期、快速眼動期。只有最大限度的陷入深睡期,才能有效地消除疲勞、恢復精力、提高免疫力等。
有時候我們睡不著,比方說平時都是11點睡覺,然后今天才10點就逼著自己入睡,因為還沒有到睡眠的生物鐘時間,翻來覆去,左思右想,硬是睡不著,反而精神越來越好,到了11點都不一定睡得著,總是停留在淺睡階段,浪費了很多時間,反而得不償失。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讓自己睡得更好呢?
【睡眠節奏】
重要的是要掌握適合自己的睡眠節奏。比方說,如果我們已經養成了晚上12點睡覺,早上6點起的習慣,但是感覺精力不是特別充沛,那么我們就可以利用中午的時間休息一下;如果我們因為加班等情況晚睡了,那么我們可以利用第二天傍晚的時間補充一下不夠的睡眠時間。像我現在幾乎是每天晚上12點左右睡覺,早上7點左右起,中午休息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就能夠讓我精力充沛。有時候中午加班,睡不夠,我就會選擇晚上8點多的時候瞇一會兒,補充一下睡眠。
法國歷史上顯赫一時的拿破侖,每天的睡眠時間很少,全天只睡3—4小時,他經常在清晨3點鐘起床對秘書口授文稿,一直到天亮。但是他非常善于休息,有時在兩次接見的5分鐘間隔里,也可以美美地打個盹兒。
【睡前六件事】
隨著大家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工作和學習壓力的不斷增強,失眠似乎已經成為現代都市人的常見病癥。其實,如果我們能夠做好睡前的準備工作,是可以大大降低失眠的概率的。
第一、晚餐七分飽
晚餐吃太飽,胃里的食物太多會影響到周圍的器官,這些影響會將信號傳到大腦,使大腦相應的細胞活躍起來,引起多夢、睡不安穩、我們不難發現,如果一晚上做了很多夢,第二天的精神肯定很差,嚴重會伴有頭痛,神情恍惚等等。
第二、睡前泡腳
泡腳對大腦是一個良好刺激,用溫水泡腳能夠使血液下行,起到舒筋活血、促進入睡和消除疲勞的作用。
第三、睡前刷牙
晚上臨睡前刷牙,比早晨刷牙更重要,不僅可以清除口腔積物,有利于保護牙齒,對安穩入睡也有幫助。
第四、放空大腦
睡前關閉所有的電子設備,不要再去想與工作有關的事,也不要再刷劇,刷朋友圈,把大腦放空;
第五、保持平和
西方有句俗話:“永遠不要帶著怒氣上床”。一項研究發現:與清醒的狀態相比,睡眠可能讓你對糟糕經歷的記憶更加牢固,那些讓你憤怒的畫面會更長久地出現。而且帶著“氣”入睡,還會讓你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導致失眠或嚴重影響睡眠質量。
第六、睡前整理
準備好第二天工作要用的物品,如筆、資料等等,簡單寫一下第二天的工作計劃,準備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等等,可以讓我們踏踏實實入睡。
把握睡眠節奏,做好睡前準備,讓我們美美地睡個好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