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這就是一萬小時定律。”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中的“一萬小時定律”。
那么,這15天也就是半個月的時間,我一直刻意練習,熬過了這15天,距離一萬個小時定律可能是達不到,不過,我還是要盡力去接近。
壹
小時候,喜歡看小說,覺得小說里面描繪的世界給我帶來強大的沖擊感,讓我沉迷在小說里的虛構世界。總覺得,小說的作者怎么那么厲害,寫了一篇之后,就想讓讀者有繼續讀下一篇的沖動。這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魔力,可以牢牢地抓住我的好奇心,讓我繼續看下去。
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小說是要講一個故事。”這是我在這連續15天的刻意寫作當中,發現的一個現象。
人人都喜歡聽有趣的故事,享受故事給他們帶來的精神愉悅和耐人尋味的啟發感。
只有這樣,大家才會喜歡去看,才會喜歡去閱讀,那種欲罷不能的感覺全是小說惹的禍!
那么,這種講故事的能力,可不可以遷移到寫作上面?
貳
“不,不可以,你寫的又不是小說,只是寫些你個人的想法而已,又不是大家喜歡看的故事。”
“是的,我寫的不是小說,我沒有豐富的閱歷,也沒有專業知識的底蘊,只能寫些個人想法。有時候,我就像個5歲的小孩子一樣,腦海中突然蹦出一個有趣的想法,覺得這種想法得要找些人分享,但是,分享的時候,別人又不一定想聽你的想法,這可怎么辦呢?”
“你可以告訴給想聽的人聽啊,把你這種想法分享給想聽的人,想聽你講故事的人聽,這不就解決了么?”
“嗯,好像挺有道理,但是,我去哪里找想聽的人,我怎么知道大家想聽我講故事,大家不都有事情做么,誰會去花時間聽你講故事。后來,我發現我找不到這些人,我就只好寫下來,一寫就發現還是會有人喜歡看,這樣,我就可以開心一整天了,像個傻瓜一樣笑呵呵的。”
叁
我自己不是一個很堅定的人,我是挺喜歡運動,自己口口聲聲表達,自己堅持了百來天,不也有幾天是沒有堅持下去么?但是,為了內心的小炫耀,總是喜歡夸大一點點地表達出來,我已經堅持了100多天的運動打卡,這樣大家就會被吸引,然后就會來圍觀我,評論下方一陣好評和鼓勵!
自己在這個過程里面,有沒有百分之百的堅持,自己心理很清楚。但是,看到大家給我的鼓勵,我就覺得,我是不是應該更加誠實一點,把標題改為“我已經堅持100多天,只有10天沒有堅持而已。”
如果是這樣的標題,大家還會喜歡看么?
換做我,如果這樣表達出來,可能看得人不會很多,明明就沒有堅持100多天,這樣故事有什么值得好看。但是,我只是覺得很委屈,明明內容都一樣,標題不一樣,難道大家就不喜歡了么?
后來,經過這15天的刻意寫作,我發現,在某些方面,大家都喜歡一些善意的謊言,因為善意的謊言包裹著一層善意的外衣,讓別人看了之后,第一印象就打了個90分,至于里面內容如何,自己在另外打分。
這樣的行為不很正常嘛?好看的東西,就喜歡多看一眼,才會慢慢發現內在,不好看的東西,恨不得轉頭走人,省的浪費時間去看內在。
后來,我就越來越相信一句話,標題決定了這個頁面的打開率,內容決定了讀者在這個頁面的停留時間。
好的標題,總是像一位樣貌美好的女子,你只要看著她的臉,你就會沉浸進去,慢慢地花時間,去了解下去她的內在。
那么,你的標題該怎么去包裝,才能去吸引別人呢?
肆
“人靠衣裝,有一件名牌的衣服搭配這個人,整個人就完全不一樣了,穿上裙子,這個女生就顯得清純動人,穿上西裝,這個男生就顯得事業有成。”
“這么一說挺有道理,但是我在寫作上標題包裝挺難的,夸大的話就成為一個喧嘩取寵的小丑,不夸大的話成為一個呆頭愣腦的常人,這里面的標準,其實挺難把握的。”
“呵呵,我告訴你,有句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這個酒釀制得非常醇正,發出的酒香,足夠勾引到那些嗜酒如命的酒鬼去各路的巷子里尋找,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是這個酒煉制不咋地,但是也不賴,深居在暗無天日的巷子里,誰還去找這個酒。你覺得,你是哪一種,你自己做出選擇吧”
“嗯嗯,我也不是什么百年老酒,只是一壇普通酒,除了打磨自己的酒味,還得爭取自己給別人多一個發現的機會,這樣,寫出來的故事,不就會先吸引到一些人,然后,再吸引到另外一批人進來嗎?哈哈,好開心。”
伍
即使想好標題,還要去構建內容。內容是一個大的容器,要四面八方地采納各種故事各種素材進行填充,才能讓這個容器變得更加充實,讓人有想一探究竟的好奇之心。
通過這15天的練習,自己也發現,其實,去刻意寫作這件事情,并不是那么有趣,總是有些枯燥無味,只是寫出來的東西,大家叫好,你才有興趣繼續寫下去,覺得自己努力被人賞識。
如果大家都怒罵一片,那么證明你的觀點不符合大家的觀點,引起爭議,大家才會為了維護觀點,站住立場而挑你的毛病。
前者鼓勵你繼續保持,后者啟發你思考全面。
但是,最怕便是,無人搭理,看過就走,正如輕輕地來,又輕輕地離去。
你完全不知道,大家是個什么感受,即使你激發大家過來看你的文章,大多數也是看完就走,你沒辦法強迫大家說出他們的意見,有些事情,他們只是不想說而已。你這樣做不是再綁架他們罷了?
那這樣,你還繼續寫作嗎?
陸
“你以為大家都有那么多話想說,大家不過想要看下消遣下時間,最多茶余飯后有個談資,沒有百分之百的人都會發言評論”
“嗯嗯,好吧,我知道了,即使沒有人,也要想想自己到底哪里做了不好,有時候,不是你做得不夠好,而是別人做得比你更好,我應該像這些更好的人去學習,學無止盡,讓自己刻意練習。保持一顆強烈的好奇心,發現更多有趣的東西,把故事寫出來,肯定會有人欣賞你的!”
“最后,堅持你自己的想法,多思考其他人的想法,綜合一下,這便是出來一篇文章了么?”
“嗯嗯,全面地思考,才能把深度和廣度做好,又有深度,又有廣度,這才是我想要的,也是大家想看的。”
結尾
最后,這15天的刻意寫作中,總是會有些技巧,但是,我不想談太多的技巧,因為技巧是學不完的,你今天學了這點,今天大家喜歡看,看久了之后,也會厭煩,但是,你還是得掌握一些技巧,這些技巧刻意訓練,可以讓你走得更快些,超出一堆同層次的人,讓你不斷接近更廣闊的世界,這也就是一萬個小時定律沒說的地方,光是刻意堅持,即使做到,沒有掌握方法,也是白搭。
如果說真的有方法就是,找一個沒有讀過書的人(會理解,但不是傻子),把你的故事講給他聽,想辦法讓他聽懂。
當你看到那個沒讀過的書的人,聽了你的故事會被感動,熱淚盈眶,抱著你嚎啕大哭的時候。我想,這就是你刻意寫作帶來的成效。
讓不懂的人,懂你說的話,你把你說的話,再寫下來,這就是一個故事,這就是15天的刻意寫作,給我帶來的好處。
我是秋少,喜歡運動和思考的文科生,
歡迎轉發和關注,這是我繼續寫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