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身教的傳幫帶
部隊有很多光榮的傳統,傳幫帶就是其中的一個。打鐵還需自身硬,每一個老兵身上都有兩把刷子,被挑來擔任新兵班長的更是素質全面、育人有道、管理得法的有經驗的老班長。還記得我入伍的第一天,我的新兵班長就手把手的教我疊被子,每做一步都講明白動作要領和注意事項,以后每到一個新兵他也都是這樣挨個兒教的,不厭其煩。這個過程在部隊教學法里有個專有名詞:講解示范,用現在流行的說法叫輸入。而且是高質量的輸入。
清晰明確的任務標準
豆腐塊是我們對軍被的直觀影響,當然還有更為具體的評判標準,比如被角直不直、是否有褶皺、長寬比例是否協調、整個的高度和完成時限等等,都有具體而明確的標準。這就為自己起到了很好的參考作用,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不至于誤入歧途。當然其他戰友的被子水平也可以對你起到一個參考和促進的作用。
刻意練習的大量實踐
當過兵的人為什么都能疊一手好被子?原因很簡單,因為每天早起都要疊被子,在新兵連的時候,休息的時間幾乎就是整被子,拿兩年來算,這樣幾乎就相當于近八百次的訓練,而且每次都是刻意的,用心的練習,這樣的效果肯定是和你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打魚的時候還漫不經心、自欺欺人是完全不一樣的啊。不信你自己上網找個疊被子的教程看看,看你疊出來的是啥?
循序漸進的訓練模式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軍人在進行每項任務的之前都會充分研究任務特點,不斷實踐,摸索規律,進而利用規律。就拿疊被子來說:一個被子被加工成豆腐塊兒都要經過捋展、三折、四折、對折和最后扣角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步比一步要難的,但是每一步又是后面的基礎。疊被子是這樣,在完成其他任務和訓練的時候也是這樣,循序漸進、穩扎穩打。
及時準確的總結反饋
國家層面每年要開“兩會”,部門有部門會議,學校的班級也有班會,部隊也一樣,而且形式更多樣,總結工作和部署下階段任務是大多數會議的重點,在新兵連初期,對被子質量的點評要占到每晚點名時間很大一部分比例,甚至下到老連隊以后,要是你被子不好還會被人拿出來說,因為出門看隊列、進門看內務,一個兵,從他的被子質量就能知道這個人怎么樣了。
有了這么多總結講評,就能及時自身的不足,這也是一個糾錯的過程,非常有利于下一步計劃的實施。
賞罰分明的獎懲體制
在部隊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先進個人和標兵,其中就有一個叫“內務標兵”,內務標兵看什么?就看你被子疊的怎么樣,某些時候,單位還會組織疊被子大賽,部隊是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掙的地方,在疊被子這件事上更不能含糊,在這樣的氛圍下,如果一個兵的被子疊的不好,別說領導了,你底下的兵都會看不起你。
疊被子只是一個小小的個例、卻很典型。在部隊,無論你學習什么技能,打掃衛生、軍事訓練方方面面都遵循言傳身教、明確標準、實際操作、總結講評和表彰激勵這六個環節。再加上嚴格的紀律約束、嚴密的組織體系和與周圍戰友比爭趕超的氛圍,除非你自暴自棄、否則想不進步都難。
最后獻上一張我的軍被照片,紀念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