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開始學習并踐行財富專欄后,我的生活在幾個月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不知不覺我已然變成了另外一個物種。我開始珍惜時間,減少消遣和娛樂,認真思考我該如何成長。我記得半年前的我,還偶爾想玩一玩王者榮耀,玩一玩魔獸世界,但是現在我基本上對游戲已經提不起興趣了。現在我發現,我經常會看時間,我可以感覺到我已經在慢慢懂得珍惜時間了。
眼下的你,在到達那個里程碑之前,還是得出售自己的時間,而且這個狀態還得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在你不得不用自己的時間為生活必須做交換的階段,千萬不要把一份工作隨便想成一份工作,而是真的是在賣命。時間即生命,“賣命”實在是深刻的描述,不是嗎?
我做這份工作已經快5年了,然而回想起這五年時光,雖然自己在緩慢成長,但是我確實發現了很多時間其實被無意間浪費了。現在我能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真真正正每一分鐘都應該好好工作,在工作中提高成長率才是剛需。我以前會覺得,給老板打工嘛,能偷懶就偷懶,反正工資就這么點。但現在,我不是這么想的了,我應該把工作時間賣兩次,一次賣給老板換取薪酬,另一份賣給自己換取成長。
時間交易如投資交易一樣,具備底線,出售時間的三條鐵律之一,成長是關鍵
我從小就被長輩們的“終點式思維”教導長大的,比如“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公務員是鐵飯碗,一輩子衣食無憂”,“當老師多好,穩定收入又高”。可是我從來沒有聽過他們的話,所以經常被教導,不聽話,傻瓜。我最喜歡古典說過的一句話“有的人25歲已經死了,只是75歲才埋。”確實可以看到,很多年輕人畢業后基本上停止了成長,我的一個同學畢業后進入了一家不錯的單位上班,然而薪資卻不見漲,然后經常吐槽公司這里不好哪里不好,這樣的事情我真的是見到太多。
為了成長,你必須選擇做那些能夠讓你增長技能的事。判斷標準有一個就足夠了:我選擇的事能不能讓我積累更多的能力?
成長的標志就是你的能力是否有所提升,所以,工作中選擇做事的時候一定要優先選擇那些能夠積累你的能力的事情,針對這些事情做刻意練習,這樣你的能力才能增長。很多人會覺得能力就是獲得的,其實我覺得能力是增長的,因為積累才是獲得能力的唯一途徑,有的人積累的多,能力自然很高;有的人積累的少,能力自然平庸。
我還喜歡一句話,那就是:
沒有能力積累的努力,就是在原地踏步。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做對的事情永遠比把事情做對重要。
那些獲得財富自由的人,本質上是解答題高手做對了選擇題。
這是一個很好的時代,只要做對了選擇題,然后不斷踐行,不斷做積累能力的事情,總有一天你的能力會被人發現,因為互聯網實在太發達,你的光芒遲早會被發現,被放大。
在我們做選擇題的時候,警惕這樣一個陷進:
在這個選擇之后,我過往的能力能否用得上?
這個陷阱會讓我們沉溺于現在的已有的能力中不能自拔,因為有句話很在理,那就是:
用進廢退
然而,我們不應該拘泥于原來已有的能力中,很多時間能力之間是可以組合起來用的,學習新的能力同時也可以磨煉老的能力。就如笑來老師所說的,并聯策略。比如說,英語和健身的確可以并聯著用的,去考一個國外的健身教練證嘛。還有領導能力和管理能力是可以并聯的,比如自己帶頭做,并運營團隊嘛。另外,說話能力可以和工作并聯嘛,比如開早會來幾分鐘有正能量的演講。再比如,我把財富專欄的概念學習心得和007交作業并聯在一起。只要你愿意去想,肯定是可以找到很多并聯方式的。
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應該思考:
在這個選擇后,能幫我完善哪個已有技能,能讓我獲得什么新能力?
能力越多,競爭力越大,如笑來老師提到的多維競爭力。但是,一定要有至少一項能力特別突出,或者若干能力在人群中處于前20%,這樣你的競爭力才可以得到體現。
最后,梳理一下大腦操作系統的構成:
第一、清晰、準確、必要的概念,以及這些概念之間清晰、準確、必要的關聯,構成大腦操作系統的底層邏輯。
第二、價值觀和方法論則建立在這個底層邏輯上,指引我們行動的方向。
第三、踐行則建立在價值觀和方法論上,通過行動積累能力,不斷自我修正,才能做到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