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開一篇英文文獻之前,我通常已經做好了要查字典、要上網搜索的準備。
但是今天中午看《文心》真的是被自己如此低水平的中文水平驚呆了。
我本來準備好紙筆打算認真記錄所學、所感,結果今天午休一個小時只是將將讀完了2篇序言,連正文都沒有時間讀了。筆記里也都是各種詞語、成語……有的注上了拼音和釋義,有的再補充個例句。真是比學英語還要費勁的感覺。比如“饾饤”這個詞我在電腦上搗鼓了一會兒才搜索出它的讀音和意思。
看完了翻到序言的最后一頁,發現居然是朱自清寫的,當時就有一種“難怪啊”這樣的感受了。大家真的是大家,好厲害。
學英語的時候常提到的一個詞是“詞匯量”,但是到了語文這里我自己從小學到大是沒有聽過這個詞的,哪怕要被成語、俗語。以前我也是愛上語文課、愛讀語文書的,然而如今再讀給中學生的書籍時都要不停的查詢詞義了??吹絹碜约哼€有很多很多要學啊。
同樣費勁,如果要比較來看,我還是更喜歡學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