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最近騰訊封殺創業產品說起
? ? ? ? 前不久百度的魏則西事件,讓百度成為眾矢之的,遭到公眾的口誅筆伐,其醫療競價排名行為被認為是人性最大的惡。也有網友認為BAT作為中國互聯網的三座大山,可能也就騰訊相對干凈了,當時咋一聽覺得也有道理。但是,最近發生在筆者身邊的一件事,讓我不得不改變了看法,如果說百度的惡,是在醫療事件中充當了幫兇,那么騰訊的惡,則是向民族創新舉起屠刀。
? ? ?事情是這樣的,昨天,即5月16日,一個朋友跟我抱怨,說他的一個創業產品app剛上線就被騰訊封殺了,我一聽甚是驚訝,同時也為他感到惋惜,因為從他之前告訴我的信息來看,這是一款起碼是他自認為比較有新意的社交app,我也正想著等上線體驗一把。作為一個在互聯網領域侵泡多年的人,痛惜之余,寫下這篇感想,不僅僅是為朋友鳴冤,更是為自己發聲。
? ? ?過程大概就是這樣,被封殺的app叫同路人,5月份剛在appstore上線第一個版本,安卓市場上剛上線了應用寶,是一款碎片思想互動社交應用,由朋友費盡心力花一年半的時間開發而成。其中被他很看重,也是投入精力很多的一個功能,就是根據微信提供的開放接口,可以讓應用內的內容一鍵分享到朋友圈。朋友做這個app的一個動機就是讓這些碎片化的觀點內容能跟微信朋友圈打通,打造一個優質內容生態。沒想到的是,這么核心的一個功能,在應用上線之初就被騰訊封殺了,給出的理由是“被用戶舉報存在誘導分享內容”,朋友表示這純粹是借口,因為他仔細對比過,應用里的功能怎么都跟騰訊誘導分享的條款沾不上邊,而且app剛上線還沒運營推廣,哪來的用戶舉報呢。
? ? ?我建議他去找騰訊公司申訴,他的回答讓我再次詫異,首先微信提供給app開發者的平臺,在官網上竟然找不到一個客服電話,也沒有任何在線客服。這可是一個供開發者上傳證件材料進行資質認證,然后提供各種開發文檔的平臺,在開發者資質認真環節還需要每年支付300元的認證費用,在這樣一個涉及付費交易的平臺上找不到聯系客服,而且還被隨意以借口終止付費服務,凍結接口。
? ? ?這里可能您大概明白了,是的,不僅僅是針對巨頭競品,號稱“連接一切”的騰訊連創業公司的嫌疑競品也開始封殺了,這次封殺的不再是在市場上相互競爭,刀刃相見的對手,而是剛剛上線的創業app產品。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在當下國內這個原本就浮躁的互聯網創業圈里,但凡想做點新鮮的產品,一旦“不幸”被騰訊發現,就會被其封殺,企圖將創新扼殺在萌芽狀態。
? ? ? ?微信對競品的封殺,業內人都知道,最有名的就是對支付寶分享接口的封殺,致使大家在一年一度的春節搶支付寶紅包的時候,只能通過口令紅包這種方式在朋友圈內分享給親朋好友。不僅如此,騰訊還對阿里系的蝦米音樂、天天動聽、當時的快的打車等產品進行了分享接口等封殺。如果說這是因為阿里和騰訊是死對頭,因為敵對競爭關系所導致,那么,隨后對Uber、網易云音樂、微軟小冰的封殺,則意味著騰訊要自持海量用戶打擊與自己產品有競爭關系的產品。
? ? ? ?上述的封殺還停留在對市場主流應用的層面,數量還不多,我們廣大的互聯網從業者,創業者可以就當作是看熱鬧罷了,反正這種事情對自己沒什么影響,似乎跟也輪不到自己頭上。但是騰訊對大量公眾號的屏蔽封號,則是把封殺的鐮刀舉向了數量龐大的互聯網人和草根創業者。早在2014年左右,微信就封殺了大象公會、拇指閱讀、法律讀品等一大批知名公眾號自媒體。“發的內容都是很平常的啊,怎么就違反法律法規呢?多人舉報,先把證據給我看看”,“突然就被封,沒有任何通知和理由”, 不少自媒體負責人這樣表示。當然被封殺的賬號中確實有不少發過垃圾信息和廣告,但也有人說自己在運營公眾號時,已經仔細閱讀了《微信公眾平臺運營規范》,但評判的權力是在騰訊官方的,這就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 ? ? 也就是說,當騰訊認為你的公眾號損害到它的利用時,或者跟新的戰略不符時,隨時就可以封掉作者辛辛苦苦運營的公眾號。去年微信對優步中國、優步北京等Uber一大批官方公眾賬號被全部封殺。據媒體透露,為了避免再次封殺,Uber已經調整過公眾號策略,放棄官方認證,沒有任何引導轉發內容,根本就不涉及任何違規行為,但這一切的努力依然沒有改變被微信平臺以“違規為借口”封殺的命運。
? ? ? ?這個時候我們不禁要問,Uber之后,互聯網創業者們、ceo們做企業公眾號,自媒體人做訂閱號到底會面臨什么風險?受微信“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等官方宣傳語的影響,中國已有數百萬計等企業開通了自己的公眾號,并不遺余力地投入資源進行運營推廣,我們不斷網站上看到公眾號運營的招聘,看到無數的企業在自己的官方網站、物料包裝等地方推廣公眾號。微信公眾號實質上已經成為眾多企業管理客戶資源的CRM,客戶資源是企業的寶貴財富,但當我們突然意識到這個CRM不是安全的,一旦在某天被騰訊認為與自身利益沖突,或是有競爭關系,就毫無預告地封掉,那么請問這數以百萬計的企業的利益安全在哪里?這個時候,微信公眾號還值得我們投入人力物力去運營嗎?
? ? ? ?如果撇掉“互聯網平等開放原則”這些文縐縐的書生文字,把互聯網看作一場充滿惡斗的江湖的話,你來我往,各個競品對手之間互相排擠,互相屏蔽,似乎倒也合情合理。正如網易云音樂遭封殺后的表示“不怪他們,因為那是他們的地盤,他們需要為自己做出抉擇”,在這片叢林江湖上,越來越多的騰訊旗下的產品會憑借微信的特權,封殺一切和騰訊有競爭關系的對手。
? ? ? ?但是聯想到最近微信對同路人的封殺,稍微細思,就會發現其中的恐怖之極。眾所周之,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在中國這片抄襲成風的土壤上,丁點的創新也顯得難能可貴。結合這兩年國內的經濟情況,國家也在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但隨著騰訊這樣的公司以自身利益為根本,藐視民族利益,逆國家策略而行,這終究還是一句空口號。此次騰訊扼殺新生產品,或許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去理解,因為看到某款產品定位和價值可能跟自己的定位有重合,功能看似也新,萬一以后真做起來,就是對自己的一個重大威脅,于是就不惜抱著寧可錯殺,不可漏殺的態度,把可能潛在威脅扼殺在搖籃中,至于創新對于社會的價值,對于民族的意義這些,就全然跟自己沒有關系了。
? ? ? 說到這里,可能很多讀者,包括創業者就想,沒辦法呀,這就是江湖,這就是規則。誰讓人家騰訊的產品做得早,做得好呢,誰讓人家把握住了先機,先行一步呢,人家有那個實力,有那個地盤,咱們也沒辦法,哦,這次的同路人遭封殺的事情,畢竟是小概率事件,輪不到自己頭上吧?殊不知,一個民族站不起來,恰恰就是因為這樣的民眾和思想過于普遍,以至于整個民族其實都是麻木的。往極端一點來說,如果一個國家人人都覺得叢林規則合乎情理,人類社會本該就是弱肉強食,人人都覺得既已存在的事情就有它存在的道理,如果我們都是這樣,那么這和當年魯迅筆下的中國人還有什么區別?這何嘗不就是人性中的一種惡?就算被封殺的事情似乎真的輪不到自己的頭上,這就等于我們真的可以不在乎嗎,什么叫做一個民族的精氣神,什么才是一個國家的骨氣,筆者認為,民族的氣息就在于一股風氣,一股敢于挺直腰板,不唯權貴馬首是瞻,不以功名利祿為首,有所信仰,勇于追求有積極意義的事物的風氣。
? ? ? 中國一直都是全球制造業大國,而始終沒法稱為創新大國,中國人在國際上一直都得不到尊重,這其中的原因,除了教育制度,人才土壤,社會體制的原因外,是不是還與缺乏這樣一種精氣神的民族骨氣有關系呢。有人說,外國人之所以看不起中國人,就是覺得中國人就喜歡窩里斗,而其它國家的都是能抱成一團。現在想起來,似乎也不無道理,一個沒有氣息的國家,哪怕經濟總量再大,制造出再多的產品,也不能使其公民在國際上得到尊重。或許扯得有點遠了,封殺也好,醫療欺騙也罷,表面看上去都是一個單點事件,但是事件背后的問題,可能都值得每個互聯網人去思考,去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