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媽為你讀書系列”1-2-3 Magic“之“ 二十二個問與答(3)”

前言

和“SOS Help For Parents”類似,由Thomas W. Phelan博士所著的育兒經典“1-2-3 Magic”一書也是經由兒科診所推薦給我們。


二十二個問與答(3)

繼續來看提問與回答,讓我們從其他人的疑問與顧慮及其解決方法中,學到好的管教方法,尋找到合適的為人父母之道。

問題#3: 我是不是用魔法1-2-3太過了點?

(Dr. Phelan提及,有位媽媽在信中說到,從咬手指,到反反復復哼同一首歌,再到不好好吃飯,總之,一切讓她覺得很煩心的事情,她之前都會使用魔法1-2-3來警告孩子、制止孩子的行為。但這樣一回想,又擔心是不是用得太過火了點。)

Dr. Phelan并沒有直接評判這位媽媽的做法,而是指出兩點。

其一,界定好不良行為和習慣。

對于不良、錯誤行為或習慣,使用魔法1-2-3來進行管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和兄弟姐妹或者鄰居小孩爭吵打架,比如亂發脾氣等等。

除了不良和錯誤行為,還有一類行為,是屬于讓父母或其他人覺得有點煩、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并不是錯誤行為的舉動,比如哼哼唧唧,扭扭捏捏,以及以上那位媽媽提到的重復哼同一首歌,以及咬手指,等等。這些從本質上說,都不是壞行為,只是一些不討喜或者惱人的行為罷了。

那么,對于這一類行為,爸爸媽媽其實可以通過刻意忽略的方式,來降低對這種行為的關注度。當小孩子意識到,自己這種行為無法引起大人們的注意時,也許會慢慢降低這種行為的發生率。

另一種方式,即更多地鼓勵小孩子進行替代的好行為。比如小孩子喜歡反反復復唱同一首歌,當媽的實在受不了,可以耐著性子鼓勵小孩子唱其它的歌,或者暫時放下手頭的事情,和小孩子一起玩一起唱歌,轉移他對某首歌的執著。

其二,身為父母,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對孩子的態度。

父母不易,除了要培育小孩子,還要面對更多的來自社會來自生活的壓力。當爸爸媽媽自己因為其它的因素而覺得疲憊、惱火、不耐煩或憤怒時,很容易不自覺地被小孩子的一些非不良行為火上澆油。在懲罰過后,再回想一下,有會深深懊惱:“唉,剛剛不應該罰小家伙的?!?/p>

正因為如此,爸爸和媽媽,作為最親密無間的伙伴,可以事先商量,并界定什么樣的行為被歸類于不良行為,需要被管教;哪些行為可以被刻意忽略等等。

無獨有偶,另一本育兒百科著作《SOS Help For Parents》的作者Dr. Clark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作為孩子監護人的父母,可以事先商量好并確定在某段時期內,目標管教改正的不良行為。改掉一個不良行為和習慣,再繼續著重改正另一個不良行為或習慣,同時鼓勵和促使好的行為和習慣的養成。

Dr. Phelan強調,如果能提前確定管教的目標行為,有了清晰的界定,父母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而不會“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了。

第三個問題解讀完畢啦。

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