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記二
上一篇文章我有提到去另一個城市找學習中心學習。這當中來回往返路程4個小時,但我很樂意在這樣的過程中去充實自己。興趣使然,在喜歡的事情上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是很美好的事情!
這2年半來我從入門級到中級一直磕磕碰碰、摸索著,不斷調整學習方法。接下來2年的目標是:精進。
1.把“聽”養成習慣
把聽變成習慣,如刷牙一樣自然的事情。App推薦用Rrodium,把要聽的錄下來,可以反復連貫地聽。提升語感,理解度。他們說我有點英式口音,相信刻意去練習后會更完美,這是“聽”的習慣帶給我的效果。我想說的是口音不重要,發音標準最重要。
小建議:每次不要錄太多,在2分鐘左右為宜。
反復聽幾遍,就記住了,至少語感會提升,聽懂了,還能自然而然模仿及糾正發音問題,哪怕是記住一句也是有幫助的,一定會聽著聽著就記住了。
一有空檔時間,便會打開錄音磨耳朵;
刷牙洗臉10分鐘;
菜場賣菜來回正好30分鐘,一邊輸入一邊輸出;
在預備菜時的30-40分鐘一邊準備菜肴一邊聽,由于中餐炒菜噪音略大就暫停;
這樣合計聽力有1小時輸入和模仿跟讀。
2.找靠譜培訓機構學習
在家里或利用空閑時間在線上系統學習--做單元練習--得課卷才能上中心線下Face to Face 外教課(迫使你學習);
當遇到語法,重點和疑問不解之處,可以記錄下來,帶到中心線下課去問老師);
通過前面的學習把自己放入到小組里去上討論課Workshop,和同學一起討論練習,而不是單一的老師教授)。
最后去實踐、去表達、輸出,多參加Lifeclub或網絡的外教一對一,主導課堂,找一切能讓你能用的英語的地方去交流。我們種種練習,不就是為了能脫口而出嗎?不然意義何在!
3.多交流,表達,敢于表達
口語是口頭語言,與人交流的基本方式;大多同學都會害羞,不敢于表達,不敢于說;這點我向國外同學學到的是:積極舉手發言,即使不知道答案,即使明知答案不一樣正確,也開口說出來,他們絲毫沒有覺得不妥。這樣即是錯了也沒關系,想想我們的目的是什么,是能開口流利的交流。對,開口,只有開口說錯了,才會印象深刻,才會去找原因去改進它,這樣離流利就又進一步。其實,老師和同學很樂意跟你交流、糾錯!
4.克服及改變:緊張、焦慮,臉紅和心跳加速的方法
我是一個內向性格的人,不善于與人交流;確切地說,是害怕與人交流。
在學習英語這條道路上經歷了許多心理斗爭及路程:一開始的不敢開口,及每次在表達之前,定要與自己做一番思想斗爭;想的都是什么說錯了怎么辦,會比較丟臉?別人會怎么看我?
還有我的生理反應,每次一開口就會立馬臉紅,緊張,心跳加速,造成聲音顫抖,就會表達不清晰,越緊張就越把心思放在緊張這個點上,腦中便一片空白,繼而錯過老師講的是內容。
曾一度懊惱不已,懷疑自己學習能力。我不想放棄自己,想要改善解決長期以來困擾我的問題,想實現自己的目標,要激發我內心中健康的自己。于是便開始分析原因,翻閱相關心理書籍進行主題閱讀;向經驗豐富的同學請教、學習;主動找人聊天;給自己創造情景不斷地刻意練習。每次上課前,做好預習,自信滿滿地參加課堂。慢慢地我的癥狀有所改善及收獲。
其實當緊張焦慮和臉紅等癥狀出現,是因為想的太多,才讓它們肆意地在你心中長出這些雜草。別人根本就不會關注你,除了你自己,是你想太多了,過分對自己解讀和反應而影響了自己。這只是一種習慣,是我們自己養成的習慣。焦慮,是一種習慣!抑郁,也是一種習慣!
我們可以通過《習慣的力量》一書里,配合《自我訓練》中的方法去改變它。對,改變!而不是“治療”!用健康的、自由的好生活方式將不健康的、毀滅性的、不安全的、不自信的想法從你腦海中驅走。
沒有人可以分析你,只有你自己最了解自己!只是需要不斷的學習、攝取科學的方法和技巧去調整自己。他們關注地是你說出來的話而已。
還有個小方法是,把說話的對象想象成是欠你錢的人,你就不害怕了。開個玩笑,不過可以一試,哈哈。
多看相關書籍去改善,刻意練習,多,去經歷,經歷過了,就不害怕了!重復學習,充分準備,自信,是必不可少的。
在幾個月前我在中心第一次分享了我在倫敦的游學經驗,從緊張的抖音到后來的漸入佳境,我有反復刻意練習。
第二次分享也是準備足夠充分,Sophia告訴我要足夠自信,雖然語速略快,但效果比上次好很多。
很感謝自己,花費了足夠的時間準備,刻意練習。也感謝Sophia給我的建議,有機會鍛煉自己!還有Cindy給我的指導!還有Sharon,Mike的鼓勵!
5.多閱讀
一開始并沒有想要去進行英文閱讀,是在瓶頸期時,發現,表達總是有限,轉換不了英文思維方式。就去找比我厲害的同學,外教老師,溝通,聊天。
閱讀也是至關重要的,它的原生態表達方式,連貫性,用法對輸出是很有幫助的。雖然不能馬上表達出來,但看過的內容在潛意識里。當你在某時要表達時,會自然說出來,并發出來。
閱讀書籍,入門的,選的是書蟲系列,簡單易懂。
難的,也可以先看電影在看書,選基礎小說,你感興趣的就好。這樣才愿意閱讀。自己被激活也很有意思的。
先PR一遍,拿到書先看下。當遇到生詞時,不要著急馬上去查詞典。先猜它在這段文字里,和語境相結合是什么意思,其實很多時候一個生詞并不會影響在這一段里的意思。要先去猜,理解,再去查英英字典。注意一定是英英字典,而不是中英文這樣會更印象深刻。很多時候中文翻譯并不能完全準確出它的意思,所以一定一定是英英詞典。
閱讀至少40本簡易經典書,生詞不超過2個為宜,增加信心感,成就感。目前我讀了20本。把書中 經典句記錄背誦下來。
語法書通讀,不明白時就去多翻翻。沒有壞處。推薦牛津大學的書,英文版。
6.寫作
寫是我的弱項,還在摸索期,有待訓練。雖我偏向口語,但還是需要提高寫作,聽、說,讀的多了,相信寫作也會有很大提高。
最后,我想說,一個人可以進步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很遠。
一個人學習很枯燥,找同伴就會有動力,可以互相討論,一起復習,會更記憶深刻,易于記憶。
我和同學每周會有至少5天通過微信語音通話復習,早讀、聊天1小時;也會在線上找外教聊45分鐘。
如果沒有語言環境,那可以創造環境;把自己放入到這個語境中。推薦一本書《Speak English in a English way》中篇和下篇可以選擇性看一下(我有一篇此書的總結微博)。
我學習英語一開始的目的是為了教孩子學習,影響孩子。
父母言傳身教的意思是
我努力成為你的榜樣
陪在你的身邊
讓你能關注、信任我的一言一行
在學習和閱讀這件事上,給孩子很好的影響,我想我做到了-做比說有效,行大于言。
但更多的是為自己!
網絡上看到一句話:
If you talked a man with second language, you just talked his brain.But if you talked a man with his mother language, you talked his heart.
43歲的汪涵說:當你掌握了一門語言的時候,你就增加了一雙眼睛 ,你的世界會因此變得更大。我今年43歲,我特別特別希望在我50歲之前,我用7年的時間好好地去學習英語。
那么親愛的你呢?是否愿意一起進步,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