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孤獨(dú)的,我不知道用什么詞語去準(zhǔn)確的描述這種感覺,既然孤獨(dú)是與生俱來的,那么你一定了解那種感覺。雖然有時置身于喧鬧之中,周遭的人都在笑都在鬧,可是你還是會被孤獨(dú)所席卷。
它的到來并不取決于你身在寂靜亦或喧囂之處,也不取決于你孑然一身或是有人作伴。孤獨(dú),偶爾像個不那么受歡迎的不速之客,不管你做沒做好準(zhǔn)備,它隨時都能到來。
孤獨(dú)的人,心里都有一個缺了的口。每個缺口有著不一樣的形狀,需要不一樣的東西去堵住這個口子。有的人需要很多很多的錢來填滿這個缺口,有的人需要很多很多的愛來塞滿它。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在找尋別人的懂得和了解。
何其有幸,能遇到那個懂你的人。伯牙遇到子期,恍如高山邂逅流水,一切都是那樣的渾然天成。伯牙所思所念,子期心明意得。
《柔軟》里面有句臺詞:每個人都很孤獨(dú)。在我們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即便我們大多數(shù)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每個人身上散發(fā)的磁場和頻率卻都不一樣。在遼闊的宇宙中,我們找尋著那些和我們處于同一頻率的同類人。遇到他們的時候,我們就能明白那就是和我們一類的人,難的是尋找他們的過程。
這一生里,遇見那么多的人,絕大部分的人都是泛泛之交。有的人,相處再久,也走入不了你的心,只能算是普通朋友。有的人,哪怕只是一個眼神的交會,幾句言語的試探,你也會覺得那個人很對味。
最近看的電影《如晴天,似雨天》里,12歲的天才小孩,剛剛失去工作和愛情的女孩Elenanor,兩個迥然相異的個體,卻有著相同的孤獨(dú)痕跡,在紐約這座城市交會,然后互相陪伴。你不覺得我的奇怪是怪異,我陪著你,你也陪著我找尋著自己。小男孩在臨時照顧他的保姆Elenanor離開的時候,告訴她:“真的很難相信我和你只相處了幾個月,感覺我像認(rèn)識了你一輩子”。
時間的長度從來都不和對方能走進(jìn)我們內(nèi)心多深成正比。
如今,大多數(shù)時間,我都在沉默,或者不想說話。不是我不想說,實(shí)在是不想把口水浪費(fèi)在不對味的人身上。話不投機(jī),也沒有共同的興趣和愛好,已經(jīng)決定了不能進(jìn)行深入的交流,只是為了不那么尷尬而拼命的找著話題,還不如低頭玩手機(jī)。
包括我在寫一些東西這件事情,身邊知道的人也只有寥寥幾人。我怕別人質(zhì)問我為什么要寫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并不是我水平有多高深,只不過是對方不懂這只是我抒發(fā)和表達(dá)的一種方式罷了,更怕遇上深究我措辭和語法的人,深挖我文章立意然后指指點(diǎn)點(diǎn)的人。
太多的人,習(xí)慣了用自己的價值觀去綁架他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我們不能或者無法理解的人事,理解不了,就去包容吧。
也遇到過那么零星幾個很聊得來,相見恨晚的知己,后來因?yàn)榉N種原因,不再相伴在側(cè)。我說人生啊,就是一個不斷告別的過程。遇到那些人,再分開,因了這陪伴和懂得,我們都變成更完整的自己。
我的愛情觀里,了解也是很重要的一點(diǎn)。這個了解,不僅僅是了解你的性情,你的愛好,你的怪癖,了解你身上的種種特質(zhì)。更多的是,那個人,懂得你一切行為方式背后的用意,全心全意支持你去做喜歡的事情。這樣的伴侶,求之不得。
這一生,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如果路上能遇到幾個知己一起走上一段,定會有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