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第一筆工資的時候還記得那個時候激動的心情。保定的4月像極了東北,除了溫度上的些許差異,一點也沒有獨自一人在外求學的感覺。很慶幸,在自己二十多歲的年紀能夠離開家,離開東北。也沒有什么遠大的抱負,遠大的夢想。那時候就是單純地想逃離那個家。可能是從小爸爸媽媽給我的關愛不夠,又或許他們在用他們自己以為對我好的方式在愛著吧。以至于高考填報志愿,沒有選擇留在家鄉的城市,而是都選擇比較遠。希望未來我有自己孩子的時候可以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自己能夠發揮他的天性,而不是打壓,折斷了她興趣的翅膀,或者限制他。
現在的我已經有自己的工作,也做到了經濟獨立,唯一不如意的或許就是內心的空虛。近期在看發展心理學,書上說,在個體還是孩童的時候父母給予的陪伴才最重要。我內心的空虛會不會來源于原生家庭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原生家庭,都帶有原生家庭的影子在這個世界上精彩的活著,關鍵是認清自己,找到自己,發現自己,脫離學校的過程就是一個慢慢和這個社會自洽的過程。雖然我們帶著傷痕,但正是這些不同的經歷,才造就了每一個不同的、各種各樣的自己。
對了,我交了男朋友,已經在一起一年了,可是我還是沒有想好要不要結婚。有時候覺得,要不然就他了吧,結婚也挺好的,有時候又覺得不能這樣,就是在一起的日子雖然開心,但是越相處,越覺得不好,說不上來,就說租房子這件事情吧,同樣是租房子,我和你在一起的時候租房子,我自己住依然租房子,難倒我就是要找個人一起租房子嗎?可能是因為大學畢業以后就一直在處于各地奔波,來來回回搬家租房子的狀態吧,還有我父母也經常搬家,在我小時候我總是來來回回搬來搬去,嗯,所以我還是蠻在意這個事情的,不希望我的日子過成我父母那樣,顛沛流離。
這也是我媽媽堅持要婚前買新房,加上我的名字的原因。她不想自己結婚的時候啥也沒有,她閨女也啥也沒有。
我其實是屬于沒什么主見的人。以前小時候倒是主義很正的,而且古靈精怪,環境影響,環境使然吧。慢慢就沒啥主見了。從前任身上學到的一個特別重要的點就是社交能力,還有魄力。
隨著年齡的增長會發現,你喜歡的人,見一個少一個。不如把握現在的,珍惜當下。
有個疑問,皇后娘娘和凌云徹為什么會被皇上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