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記憶(十二)--故鄉(xiāng)的云
文/朱秋霞
夏天,一場大雨后,村莊西邊的天空出現(xiàn)了色彩斑斕的火燒云,神奇地變換著各種形狀。只見一朵云像極了課文里的插圖,一頭黃牛正慢悠悠的吃草,吹笛子的牧童坐在牛背上;還有的云像飛奔的野馬,一頭、兩頭、三頭---接連不斷地奔跑出來,一會兒如萬馬奔騰,耳邊似有馬群的嘶鳴聲;我家的大黃狗怎么跑到天上去了?正疑惑間,黃狗搖著尾巴跑過來舔我的手。有的云像仙女,衣袖遮面,裙帶飄飄,呀!電影里的織女莫非就是她?牛郎和董永都找了個仙女做老婆,嘖嘖不錯!一會兒仙女隱身而去,鄰居大叔說落到村北玉米地里了,我信以為真,邀伙伴一塊去看,誰都不愿去。因天色漸暗,我遺憾地也放棄了,晚上我夢見仙女姐姐帶著我在村子上空飛,我俯視村莊,綠樹環(huán)繞、炊煙裊裊、雞鳴狗叫,我生活的村莊遠看田園風(fēng)光如詩如畫!
莊稼人靠天吃飯,看天象成為必備的生活常識,“云彩往南雨漣漣,云彩往北一溜黑,云彩往東一陣風(fēng),云彩往西披蓑衣。”、“瓦片云曬死人”、“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日久天長看云識天氣,比照這些諺語,仔細想想還真有點意思。鄉(xiāng)村的夜晚,白云如綢緞般漂浮在月亮旁邊,人走月亮也跟著走,人停下月亮也停下,定住仔細觀看,月亮根本沒有動,移動的是邊上的白云。有時候月亮周圍環(huán)繞一圈黃色的光環(huán),父親說那是風(fēng)圈,明天有風(fēng)。
夏收季節(jié),鄉(xiāng)里的廣播整日播放著義勇軍進行曲,農(nóng)民在爭分奪秒,搶收搶種。割麥子累得人全身酸痛,慢慢直起腰站一會,擦一把汗,捶一捶腰,抬頭望望天,天空無一片云彩,驕陽萬里,眼冒金星,臉通紅,周身發(fā)燙,這時真希望飄來一大片云彩遮住毒日頭也好涼快涼快。
麥子收割回場地,脫完粒,暴曬幾天。曬麥子最怕下雨,有時候天公不作美,明明是大晴天,剛把麥子攤開,不知何處飄來一片烏云,嘩啦啦就是一陣急雨,手忙腳亂剛把麥子遮蓋好,雨已停,直起腰抬頭看天,烏云已散去,太陽露出笑臉,只好嘆口氣再把麥子攤開。
麥收后玉米和大豆的長勢一天一個樣,不久就齊腰深了。在田地里勞動,脖子里掛一條毛巾,擦一把汗,抬頭看看天,一片片白云飄蕩在蔚藍的天空中,長勢旺盛的大豆、玉米、棉花散發(fā)出特有的清新氣味,讓人心曠神怡。汗流浹背在地里除草,抬頭看見大路上有人疾跑,正發(fā)愣間,白花花的雨點自東向西撲面而來,大雨來得毫無征兆,地里人們紛紛捂著頭往家里疾跑,有個年輕人干脆不跑了,在雨中大聲唱起了歌,有人見狀,邊跑邊笑。
在我的漂泊歷程里,每當(dāng)看到異鄉(xiāng)天空上的白云,就不由回想起家鄉(xiāng)來了,心情正如費翔所唱“天邊飄來故鄉(xiāng)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喚。”如今村子里很難看見年輕人的身影了,昔日熱鬧的村莊冷清了,當(dāng)年在藍天白云下,揮汗如雨勞動的場景,永遠留在我的鄉(xiāng)村記憶里了。
作者簡介:朱秋霞,山東單縣人,愛好寫作多年,系列隨筆《故鄉(xiāng)記憶》、《歲月留痕》、《鄉(xiāng)村故事》及中篇小說《打工者》等,風(fēng)格以寫實為主,記錄過去,讓微小人物在歲月流年里留下一點印跡,作為文字影像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