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婆婆帶二丫下去玩,到了樓下給我打電話,說看到二丫胳膊上手上很多被蚊蟲叮咬的小紅包,讓我把寶寶蟲咬凝膏拿下去。
我到了樓下,看到婆婆推著坐在花壇邊上,二丫有些呆呆的表情坐在推車里。我給二丫的胳膊手上抹好了藥,然后打算離去,但是二丫卻是一邊喊媽媽媽媽,一邊兩只胳膊伸得老長讓我抱。
于是我就把她抱了起來,原本打算就抱一下就再放推車里讓婆婆帶著出去玩,但是小家伙卻一直把我抱的緊緊的不松手也不肯下來了。
婆婆試圖哄著說要帶她去買東西,但是小家伙一點都不為所動。于是婆婆又哄她說讓她坐推車里帶她去姐姐的幼兒園看看,小家伙有點猶豫,一邊指指我一邊指著姐姐幼兒園的方向,意思很明顯,就是讓我帶她一起去。
婆婆順勢就答應她說讓她坐推車里,會讓媽媽推著去幼兒園,小家伙這才比較乖順地坐到了推車里,還回頭看向我。因為我剛才下來的急,穿的還是睡褲下樓,所以我有點猶豫是不是要帶她去幼兒園。
但是還不等我猶豫幾秒,婆婆已經快步推著推車往前走了,一邊走一邊讓我快回去,同時傳來推車里小家伙的大哭聲。原來小家伙看見不是我推,還是奶奶推,或許是感到受了欺騙,頓時大哭了起來。
我有點不忍心,快走幾步跟上了車子,打算去推推車,但是婆婆卻一個勁地讓我快回去,還說孩子哭哭哄哄就好了。她一邊說著,一邊快速地抱起推車里的二丫,大步往前面賣菜的那邊走,甚至二丫腳上的鞋子掉了一只也沒發現。
我向前走了兩步撿起二丫的鞋子,然后站在推車邊張望,卻發現二丫并沒像她說的那樣很快就好了,注意力并沒有被吸引走,依舊閉著眼睛嚎啕大哭。
我心下不忍,跟婆婆說還是讓我哄二丫算了,但是婆婆卻是很生氣,她先是讓我快點走,接著還是說小孩子哄哄就不哭了,哭一哭也沒什么。
看到我很堅持地要抱二丫過來,她卻還是緊抱著哭著想要撲向我的二丫不撒手,“我說你這人怎么這樣?我說了小孩子哭很正常,一會你走了哄一下就沒事了你非不聽?!?br>
“可是你平常那么緊張她哭,她哭一下就趕忙說不要讓她哭,為什么現在又這么說呢?”我堅持又不解地問她。難道就是因為她是哭著要媽媽?這是我沒說出口的話。
婆婆一時有點語塞,突然松手讓我抱過了二丫,然后從推車上取下了她的手提包,“那你哄吧,我出去了。”她面色冷淡地說完這句話就轉身走了。
我知道她生氣了,但是也顧不上了,只能一手抱著二丫,一手推著推車往家走。小家伙一到我的身上就把我抱的緊緊的,也不再哭了。
對不起,婆婆,因為我不想讓孩子失望,所以讓你生氣了。
因為我是一個媽媽,希望你能理解。當一個孩子哭著喊著讓媽媽抱的時候,我想沒幾個媽媽能狠心地無動于衷。
其實我能理解婆婆為什么會生氣。一方面可能是為了小家伙見了我就不要她了感到懊惱,一方面可能是希望我能把家里的家務做好臟衣服洗好,不要堆積,因為她說過看了積累起來的臟衣服心里就難受。
婆婆常對二丫說的一句話是,“你看爺爺不在你跟奶奶不也玩的好好的?你看你媽不在你跟奶奶不也玩的好好的?”因為二丫最喜歡我帶她出去玩,其次是爺爺,再其次是奶奶。
所以如果我在的時候,小家伙經常就讓我推推車,不讓爺爺奶奶推。如果我不在,小家伙就讓爺爺推不讓奶奶推。而如果只有奶奶帶她,她自然只有乖巧地跟著奶奶了,因為沒有選擇的余地。
所以這一次,婆婆或許也是想著,只要我不在,小家伙沒有辦法,哭一哭也就算了,無計可施當然也只有乖乖地跟著她了。
我知道她的意思,但是我卻仍舊不忍心。因為到了那一步,小家伙的乖乖的,其實是在對媽媽失望難過之后的一種無可奈何。而我,真的不想讓她失望。
在我看來,那些積累的家務和臟衣服,一點也沒有她的心情她的快樂重要。如果她一開始沒有看到我,沒有期待也就算了。既然有了期待,既然發出了邀請,強烈地表示出了希望媽媽陪她的愿望,我又怎么能置之不理呢?
婆婆不能夠理解,或許是她年輕的時候,看到孩子哭鬧要她,她卻要上班的時候,婆婆媽媽也曾跟她說過類似的話,她已經習以為常,并且根深蒂固地覺得這樣就是對的。
又或許是她平常在小區帶娃的時候,見慣了那種媽媽上班去,孩子哭鬧無用只好變乖的情形。
但是她卻不知道的是,孩子的變乖,到后面的習以為常,是用孩子日積月累的失望傷心累積而成的,表面上很乖,內心的孤獨和寂寞又有誰知道?
我曾在小區碰到一個奶奶帶的娃,在哭鬧中看到媽媽離開以后,又哭過一小會,他確實不再哭了,卻是不停地把手放到嘴里吸吮,一邊吸一邊時不時地叫著媽媽媽媽,樣子可憐的讓人動容。
我也曾在小區碰到帶娃的奶奶們互相聊天,有的奶奶說起家里的兒子兒媳上班很忙,孫子從小就是跟她睡,結果現在到了晚上誰都不要,親媽也不要。
為什么不要親媽要奶奶?這似乎很反常理,但想想也能理解,當然是媽媽的長期缺席,讓孩子對媽媽堆積了無數的失望傷心,都已經積累成了一座高高的壁壘,隔斷了彼此的天然的親近和羈絆,所以才只對身邊那個為自己準備衣食住行的人親近。
說到這些,并不是就說媽媽不應該上班就應該帶娃,而是說在孩子尚小的時候,父母還是應該多投入一些精力來關注和陪伴,要不然失望太多,隔閡太厚,長大了想要親近也難了。
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什么都不懂,誰陪都一樣,陪不陪都一樣,其實還真是不一樣。
就像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堅持讓二丫坐在餐椅上自己吃飯,她扔了勺子我便把她的碗端走不讓她吃讓她看著我們吃。最后爺爺去喂她的時候問,“二丫,爺爺來給你喂飯了。你覺得誰好???”還不到兩歲的二丫卻是想都不想直接就說,“媽媽!”“媽媽吼你不讓你吃飯還好啊?是不是爺爺好?”“媽媽!”
所以說,你的付出,你的陪伴,你的愛,孩子會懂的。
生活不易,做父母不易,做不讓孩子失望的父母更不易。但是,雖然不易,但卻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