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坐在椅子上,腦袋中忽然冒出一樣一句話:“人的一生,概括起來就是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想想還是蠻有道理的。
我今天吃什么? 情人節給女朋友買什么禮物? 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和老媽聊點什么讓她高興一下? 如何早點讓自己實現經濟自由? 如何處理好和老板的關系?..等等..
不管你的身份如何,我們的一天總是由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組成。
以上這些問題你都不需要細看,因為在某一天你肯定會遇到它們,而有些甚至還會在你生活中反復出現。在我們不經意間,一股腦涌到我們面前。
但是,對我們來說,問題的多少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你的老板同學家人你自己,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又會拋出一個問題。我們真正能控制的,是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過,大多數時候,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很復雜抽象的,涉及著情感的方方面面,我們沒辦法像對待“吃什么”“買什么”這樣的問題,給出具體的答案,它們往往有著多種可能性。這也導致了我們總是無意義的糾結上,耗費大量的時間腦力,折磨自己。
那有沒有什么辦法,能讓我們不再無意義的糾結,使思考高效起來呢?(這同樣是一個問題)
今天Panda分享給大家一個即學即用的思維整理法:A4紙整理法,源于世界頂尖咨詢公司麥肯錫戰略顧問赤羽雄二的《零秒思考》。
這是一本150頁左右的工具書,書并不厚,但整本書都在圍繞“A4整理法”進行闡釋。讀過后你會發現,作者把方法使用過程中的各個方面都考慮的極為細致,能夠讓你讀完后立馬拿起來用,用完很快會感受到不同。
作為A4紙的重度用戶,Panda看完后總結并補充出五個步驟,來幫助大家迅速掌握。
-1- 認識與利用A4紙的力量,用正確的方式做筆記
既然叫做“A4整理法”,第一步我們就需要了解,為什么要選擇A4紙?
讀過Panda之前文章的小伙伴會了解,我一直都是A4紙的重度使用者。
在《高效學習||拒絕"還不錯"的人生,這本書教你做到"最好"》這篇文章中,我曾經推薦過《學會學習》這本書,書中也提到過用A4紙來整理思路。經過一段時間實踐后,Panda 發現用A4紙竟然會上癮!在對思維邏輯的提高上,A4紙有著強大的力量。
首先,A4紙是空白的。空白=全新,意味著我們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我們處在無意義的糾結時,腦子往往因為某個問題已經亂成了一鍋粥,反復在幾個答案中糾結,甚至鉆進了牛角尖。這時候,往在桌子上放上一張空白A4紙,你腦袋的糾結戛然而止。
空白=重新開始,你的內心會暫且平靜下來,會涌起一股書寫的欲望,把腦袋這團亂麻甩在紙上。
其次,A4紙=我們要把想法寫下來。
人的大腦儲存量是有限的,書中提到,一個人最多可以支持三個選項的輕松記憶,到第四個時就會感覺吃力。而當我們感覺自己問題纏身的時候,我們往往面對的不止五六個問題。這時,大腦已經被填滿了,和電腦一樣,內存占用太高,剩余的容量不足以支撐我們進行高效思考決策。
而把問題寫到紙上,這個過程相當于用A4紙來代替我們記憶,寫完后我們的大腦就可以不再去想它們,留出足夠的空間思考。
最后,請把A4紙橫放。
可能是上學時記單詞的習慣,最初使用A4紙時,我總是豎著放,從左往右寫。但很多時候,字數太多,往往要打個回頭(換行),給思維的流暢性造成阻礙。
后來,嘗試過將A4紙橫放后發現,語言的組織明顯快了很多。
橫向的紙會帶來一種寬闊的感覺,更方便文字的排列組合。在讀《零秒思考》時,發現作者同樣強調了這一點,深以為然。
-2- 向自己發問,讓提問更精準
當我們把空白的A4放在面前后,應該寫點什么呢?
很多人會把腦子的東西一股腦搬出來,把空白的紙寫的滿滿的,寫完成就感十足,但問題還是找不到頭緒。
在書中,作者通過十幾年的反復改進,總結出一套成熟高效的方法。而面對A4紙的第一步,就是:向自己發問,把你最大的問題用清晰的語言寫在A4紙的左上角。
如果你的苦惱是“不擅長人際交往,和別人的關系總是搞得很僵”,那問題就是“應該如何與人交流?”,或者“怎么變成社交達人”“如何在交往中讓他人喜歡自己?”
你需要把問題明明白白的寫上去,不要避諱,涉及到的名字也都要如實寫上。因為這張紙除了你以外,不能給任何人看,而越清晰直接的表達越能讓我們認清問題的本質。
而最大的問題提出后,我們需要將它更加清晰起來——提一些更準確的問題。
拿“應該如何與人交流?”這個大問題來舉例,我們可以繼續問:
“我身邊有沒有善于交際的人,他們是如何與人溝通的?”
“大家(某人)為什么疏遠我?”
“我總是在什么時候讓別人覺得不舒服?”
“溝通中的責任在我,還是在別人,換個環境會不會好點?”
...
隨著問題的深入,原本模糊的想法會逐漸變得清晰,我們會更加接近問題的本質。甚至如果你之前習慣單純用大腦來想問題,那當你在進行這個過程時,你會發現這是一次思維效率的革新。
由于大腦極高的發散性,當我們想事情時,會一下想這個問題,一下又轉到別的關注點。這種思考形態是橫向的,無法對一個問題進行集中的深挖。
而使用A4紙,在不斷的羅列問題,讓問題更精準更細致的過程中,我對問題的本質原因會有深刻理解,抓住關鍵點徹底解決。
-3- 從內心求答案,把想法寫成字
當你在向自己發問時,隨著一個個問題寫在紙上,思考也同時開啟。
這時候你要做的,就是回答這些問題。把你想到的全部如實寫在紙上,不要考慮措辭,會不會傷人這些問題。放心,這張紙的讀者只有你一個人。
當你把腦袋中擾亂你的,各種事情各種考慮各種想法,變成文字的時候,你會發現,你靜下來了。正如前文中說的, 但當你把儲存信息的任務由大腦交給了A4紙后,任何一個想法你把它寫在紙上,大腦就不再去想它了。
這種感覺就好像,從一團亂麻中把一根根絲線縷出來,然后放在一邊。寫的越多越準確,你的思路就能越快變得清晰,而所有的可能性落在紙上后,大腦就可以將所有的精力用在思考與解決問題上,而不是患得患失的糾結。
這時候的你更像一個上帝一樣。從旁觀者的視角看去,你寫下的所有想法,就是你思維運行的全部過程。換句話說就是,你赤裸裸的站在了你自己面前,一切都無法隱藏(這也是千萬不能給別人看到的原因),自我認識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而你也會更了解什么才是正確的決定。
-4- 歸類整理
書籍的名稱叫做《零秒思考》,作者的初衷是,當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迅速做出準確的反應。
這樣的境界聽起來或許很極致,讓人覺得幾乎不可能存在,但我們其實可以通過努力不斷的逼近。思考力就如同一塊肌肉,而每一次通過A4紙的思考整理就是一次鍛煉,讓肌肉更強健。所以通過不斷地練習,我們的思考會越來越快。
那有沒有辦法可以加快這個進度呢?
當然有,經常健身的朋都知道通過合理的膳食可以達到更好的健身效果,而對于思考力這塊肌肉,按時歸類整理有著極佳的效果。
記得高中時候老師就說過,提高成績重點就在于復習,題海戰術效果極佳的原因就在于通過重復練習,把思考化為本能。
作者赤羽雄二就找了很多文件夾,分別劃分為“工作”“人際關系”“演講”等等,每一次進行“A4整理”后,就分別進行歸類整理。每周進行一次回顧,遇到相關領域的問題也來翻一翻,看看曾經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個方法加快這一進度,反復回顧三次之后,再遇到同樣的事情,你可以就可以迅速的從行為庫中調取你的思考,做到“零秒思考”。
以上就是A4紙整理法的四大步驟,最后,讓我們用思維導圖縷一下文章的思路:
A4紙整理法的步驟可以總結為一下四點:
一、認識A4紙的力量|用正確的方式做筆記
二、向自己發問|如何提問更準確?
三、從內心求答案|把想法變成文字
四、歸納整理|善用“復利”效應,讓思考變成本能
以下是Panda在整理這次分享及文章中,使用“A4整理法”的過程。
本次文章整理自一次分享,一開始也是一頭亂麻,所以Panda拿出了一張A4紙,問了圖中的幾個問題。怎么做好一次分享?如何宣傳?內容講什么?....等等
當問題提出來后,大腦就清晰了,各種想法慢慢開始填充,整次分享的構架最終完善。
因為想法出來后就立馬寫上,字跡比較亂, 于是迭代到了A4整理2.0。▼
這一步我們就不需要提問題了,將想法進行整理后更像是一份大綱。
這個過程同樣會冒出一些新的想法,譬如A4整理法推薦使用的工具等等。
這是分享前迭代出的最后一版,用來做逐字稿的大綱。
以上整個過程用了大概2個小時,但如果我不用“A4整理法”,估計一下午都只是在腦子里空想了,想不出頭緒的話,最后的分享計劃也可能就流產了。
借用簡書六哥的一句話:
按照80/20法則,20%的人看完這篇文章會去把自己目前最大問題用A4紙進行整理,20%里面再有20%的人會準備好一疊A4紙,養成做事前先用A4整理法的習慣;而最后能把文章中的內容變成自己的內容,并轉化自己的能力的,又得再乘以20%了。
你會停留在那個階段呢?
我是熊貓Panda,2017年我要做100件想過但沒做事情,了解100個未曾了解過的人,你愿意與我同行嗎?(點擊籃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