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鷓鴣天·代人賦》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辛棄疾
?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
?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
? ?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看了《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印象最深的一句臺詞就是這句: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翻譯一下,大概意思是如果不是眼下親自遭遇離愁別恨的折磨,根本不會相信這世上真會有一夜白頭的事。
所以終究是信了,縱然信的不情愿,信的很是痛苦,但是那又能怎樣呢,白了的頭就在那里,時刻讓自己痛苦。
我記得當(dāng)初寫情詩,經(jīng)常都是腸斷淚流的,但是看了這句: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頓時覺得自己弱爆了,有一種再也無法寫的感覺,因?yàn)檫@句詩把我想要表達(dá)的東西已經(jīng)寫盡,有一種此詩過后再無詩的感覺。這才知道,原來幼安這位劍客的心也會是如此的細(xì)膩,雖是《代人賦》,可是又能沒有自己心情的烙印呢。
最近我一直在想要不要去追一個女生來結(jié)束自己的初戀,最后還是放棄了,因?yàn)闆]有那個勇氣,沒有那個魄力。與其說我害怕失敗,不如說害怕分離。就是分離,因?yàn)橐呀?jīng)有過這種經(jīng)歷,朋友都沒得做是何等的可悲。
我一直都信人間有白頭,因?yàn)檠鄣诐M是離恨,只是已經(jīng)不再表達(dá),不再為人知曉。我時常想起高中那段情感波瀾起伏很大的階段,那段自己懶散的,悲觀的像個小老頭的階段,因?yàn)槲覞u漸發(fā)現(xiàn),其實(shí)我并沒有改變,只是一些東西由外在的熱烈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的平靜。
平靜的海面下暗流洶涌。
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這句詩是這首《鷓鴣天》的最后兩句,滿是蒼白,請?jiān)试S我用蒼白二字來形容,因?yàn)槲易x到的就是自己的蒼白無力不自由。
山把情斷,不可見,頻倚闌干,怎自由。眼底離恨化水流,流水長東?恨難收!
大家知道人生有很多不美好,可是不到臨頭不罷休。待到長恨流水,晚鴉喊愁,才會記起那新綠溫柔。
個人都是有故事的同學(xué),我們尋找的不過是一個愿意讀并且能讀懂的人來把這段故事寫下去的罷了,其余的,都不重要,結(jié)局最重要。
故事爛與不爛,總有人愛看,結(jié)局都是歡天喜地大團(tuán)圓,讓人們對生活還充滿希望。
哭與笑,愛與恨,黑與白,收斂與放縱,炙熱與冰冷。一切過后,都是風(fēng)平浪靜。
我想,要是有句詩叫做若是眼底無離恨,人間定是蠻白頭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