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下:
《為啥大媽愛看電視劇》
文/大拿
【想必這個標題你們都不感興趣。
但了解大媽有助于搞定自己未來的丈母娘,讓準丈母娘給自己的親閨女吹耳邊風,天天不停地夸你,有這樣的助力,什么樣的女朋友拿不下?!怎么樣,感興趣了吧,下面咱們就來談一談大媽。
大媽在相繼占領了廣場之后,一直沒閑著。繼而又占領了高速路,莫斯科紅場,大洋彼岸的大不列顛……大媽的戰斗力有目共睹。此外,大媽的交際能力似乎遠遠強于自己的丈夫,很多時候鄰里之間家長里短的事都是大媽完成的。
這里面倒底發生了什么,為什么大媽在這方面有如此強的學習和應用能力?直到前一段時間我才發現了問題的根源,原來大媽都愛看電視劇……真的,你別笑!
電視劇和生活既一樣,又不一樣,前幾年的電視劇,大家比較輕易的就能分辨出來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因為好人不辦壞事,壞人不辦好事。在劇中,好人和壞人特別的對立,好人總扶老人過馬路,壞人總想著法的出損招。電視劇就得有沖突,戲劇化,喜歡把人絕對化。這種電視劇興了沒幾年,后來愛看的人就少了,因為現實生活中根本沒有這樣的人嘛。
最近幾年,各類都市劇中加入了對人性的解讀,才讓電視劇更貼近生活,人物善和惡的區分沒有那么明顯,演得也都是一些家庭小事,婆媳兒女之間的事,這種劇被稱之為——大媽劇。
在說大媽之前先舉一個列子,假如在原始部落年代,有人說他碰到一頭暴龍,差點吃了他,大家會立刻感興趣,想知道他是如何逃脫的,以便自己在遇上暴龍也一樣的能逃脫,這是一種知識和方法的獲取。可以說獲取信息是每個人的天性,這樣有助于生存下去。
現階段中國社會的構成以家庭為基礎的,家庭做為一個單元,既凝聚,又孤立。你不可能今天在這個家庭生活,明天又跑去別的家庭生活,所以我們沒辦法直接經驗別家的過法,不知道別家在問題上是如何處理的,這就造成了信息分享的難度。直到電視劇的出現算是解開了一環,大媽首當其沖,發現并迅速占領了電視劇,在貢獻收視率上堪稱首功。
在電視劇界有一個現象,電視劇沒有話題度,但收視就是牛。這是大媽幫了忙。大媽雖然愛看電視劇,可大媽不愛發微博,也沒那時間去網上討論劇里的誰是誰非,有這點時間準坐在家里為丈夫兒子準備下一頓的飯菜,清理家里的衛生,把家里搞得干干凈凈。閑暇了才去找鄰居拉家常,張家長李家短三個蛤蟆五個眼……
大媽做為女性來講和男性的思維是不一樣的。男人的思維偏向于邏輯化和理性化,所以聊天的時候很容易去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讓話題變得拘謹乏味。女性聊天的時候多是自由的,發散的,想到哪兒說到哪兒的,歡樂有趣的。家長里短啊,鄰里關系啊,兒女婆媳啊,甚至電視劇都是很好的談資。
一群大男人聊天,考慮的是出了什么問題,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思考半天說一兩句話,抓個重點,提一兩個解決辦法,緊接著就閉口不聊了。而大媽在聊天中,總是話題不斷,一個接著一個的聊,氣氛融洽,很容易就能跟對方建立關系,處好關系。這一點上男性是拍馬也難及的,想插句嘴也插不上。
小區里的大媽還會搞串聯,一起跳個廣場舞,一起組織個家庭戶外旅行,把電視劇中獲得的經驗應用在平時交往中,雖然知識懂得不如丈夫多,可在人性的理解和交際處理中又高了不止一兩籌。心里有了這么多部電視劇橋段,平時處理點鄰里關系,也是如魚得水,信手拈來。可以說,小區里交際最廣的就是大媽組織。
這樣看來,電視劇對于大媽來說簡直就是生活交際指南,不讓大媽看電視劇,看來是門也沒有。這下你該知道為啥大媽喜歡看電視劇了吧。】
賞析:
此文是大拿寫的,他是個滿腦子奇思妙想的家伙,很多看法相當獨到。說起想法,周圍朋友比我想法多的,也就屬他了。小時候家里窮,沒見過世面,是他讓我知道火腿腸、方便面的滋味,是他從小給我講《神兵玄奇》,讓我有了想象力。可以說,他是個有故事的人。能拜讀此文,實屬榮幸,從中汲取營養不少,必須分享一下。
下面我從兩個維度賞析此文。
第一,從思維方式上賞析
昨天聊天,他說有很多素材和有趣的問題值得思考,并隨便給我指了個題目——《為啥大媽愛看電視劇》,問我想法。我心想,大媽不但愛看電視劇,還愛跳廣場舞哩,還擅長說媒,又擅長家長里短,老了還會嘮叨,大媽的愛好比較廣泛,很難分析。為啥愛看劇,我第一反應是,她們不看劇能干啥?在家里閑著也只有看電視打發時間,我當時只能想這么多。
他說空了說說他的觀點,沒想到很快就發來此文,洋洋灑灑下筆千言。從一個現象出發,引出大媽的交際、學習、適應能力強的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這與生活中愛看電視劇有直接關系,找到了問題的根源;然后分析這種影響的辯證關系:一是電視劇對大媽的影響,二是大媽的思維方式和人際交往方式對電視劇情節的應用。這引發了我的思考。
對同一個問題思考的結論竟如此不同!這就是思維方式的差別。我思考的方式是聚焦問題,發散思維。從歷史文化看,從社會現實看,從具體家庭日常狀態看,從經濟發展看,從女性特質看,從娛樂手段獲取看,從人的認知與能力看……分散而繁瑣。他的思維直接靶向信息獲取對人的影響,去蕪存在,去粗取精,刪繁就簡,是極高明的思維方式。
人有意識潛意識之分。意識需要大腦分析判斷后做出反饋,高級但沒效率。所以人們需要不斷練習,形成肌肉記憶,熟練到張口就來,信手拈來。下意識是本能反應,低級卻高效,它自動自覺立即反應,不用思考。將意識訓練到極致,就能接近無意識,這是返璞歸真,無限升華后回歸平凡的極高境界。僅就這點而言,我自愧弗如。
一個三觀成熟,會表達的人,他的言語,文字,圖片,都在闡述他對世界的判斷,從這一點看,人是可以被觀察被認知被學習的。分析一個人,除了上面三點,外加周圍朋友對他的評價,可以推測他個人的三觀,興趣愛好,性格,能力,人如其文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要學會通感,學會從對方表達的信息中推演他的思維,能力,興趣,三觀,尤其學習對方的思維方式及優秀能力,做到見賢思齊。
如何讓思維方式精準深刻?分析問題時,在對自我有深刻認知的前提下,要學會用三個維度分析問題:① 以自己的視角看別人或世界(我怎么判斷對方或世界);② 以對方的視角看他自己或他眼中的世界(他怎么認為自己或世界);③ 以對方的視角看我們或我們的世界(他認為我們如何想或我們如何看世界)。這樣才能分析的更透徹,更全面。
第二,從寫作技巧上賞析。
該文章在技巧上也有很多亮點。題目定為《為啥大媽愛看電視劇》,甫一看耳熟能詳,仔細一想又莫可名狀,讓人細思極恐。尋常之事,往往視而不見,很少有人真正探究,這樣的題目,第一眼讓人熟悉,第二眼讓人深思,就像十萬個為什么一樣,簡單而令人著迷。這種設置題目的高超技巧,需要借鑒。
開篇欲揚先抑,先自嘲這篇你們可能不感興趣,以低姿態卸下你的防御,勾引你的好奇。這是對人性的熟稔,因為人有好奇心,叛逆心,你越否定他,他越慣性反彈,每每如此!開篇第一句就吸引住讀者,下面馬上來個神轉折,把文章與社會關注的熱點——丈母娘聯系在一起,讓人眼前一亮!更絕的是馬上誘之以利,給你個方法泡女票,這種吸睛的絕筆簡直妙不可言!唯對人性了解妙至毫顛,否者絕無妙筆生花,絕!
從文章的內容看,它不僅僅是有趣現象的分析,它有極高的主題立意。通過一個小現象,引發一系列大思考,把一個熱門的社會現象層層剖析,直指深層的文化根源、生存本能,鞭辟入里,入木三分。里面有事實,有疑問,有故事,有分析,有結論,敘事清楚,脈絡通順,邏輯縝密,極具說服力和感染力,可以說是篇神作!
從語言特色來看,文章語言生動、親切自然,就像一個智者在和我們拉家常。特別是一些起承轉合和自問自答的設計充滿了幽默感,讀之令人忍俊不禁。講故事時(暴龍襲擊)讓人如親臨其境,極精煉卻又惟妙惟肖扣人心弦,然后話鋒一轉帶入深刻分析,如同畫龍點睛妙不可言。文中句式靈活多變,長句、短句、排比句、反問句等等,生動活潑,搖曳多姿,盡顯華彩,富有很強的節奏感和表現力,令人百讀不厭,回味無窮。現象雖小,分析卻透徹深入,很多語言看似平淡,卻極富哲理,讀了之后令人深思,受益匪淺啊!
從寫作手法看,本文用以小見大的方法從我們熟知的現象入題,讓我們從小事中領悟了深刻的道理,獲得了洞若觀火的思維邏輯。通過大媽和男人的思維方式交際方式對比,把主題之間相互影響的邏輯巧妙地呈現在我們面前,鮮明地表達出作者的觀點,讓人頷首稱許。開篇通過欲揚先抑的手法,引人入勝,然后層層設疑,緊緊地抓住讀者的閱讀興趣,進而層層鋪敘,卒章顯志,直到最后謎底揭曉,令人恍然大悟,直呼過癮。
當然,文章也有不足之處,就是寫的太少,讓人看得心癢。如果再從另外一些視角繼續分析,形成一個既深刻又全面的認知,將更有價值。這篇是大拿倉促之作,這么短時間能寫出形式與內涵俱佳的文章實屬不易,我就不吹毛求疵了。神文必須共賞,交流才會進步,希望多有機會切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