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你要想學習寫作的方法,渠道很多,讀這方面的書籍,關注寫作的公眾號,參加讀書會,報寫作班等等,即使在地鐵站等車也能利用幾分鐘瀏覽一篇關于寫作的文章。隨著各種渠道里信息的不斷輸入,你是否也和我一樣,越看越迷茫,每個方法都說得好有道理,而自己卻無從下筆,直到我看見這本書——《文心》。
這本書是簡書上弘丹老師的文章中推薦的一本書,她說這本書包含了國文的全部知識,于是我當天下單。這本書我完完整整的讀了兩遍,每一節都摘抄了重要的語段。
《文心》是夏丏尊和葉圣陶兩位先生合作撰寫的,用故事的體裁寫關于國文的全體知識,包涵了修辭、語法、詞匯、詩詞、小說、日記、書信、工具書、文學史等許多與作文相關的語文知識。這是一本專門講讀和寫的書。雖然這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暢銷書,但文章里的方法對現在仍然有指導意義。
文章一共是32個題目,每個題目都是一個知識點,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2個:
題目與內容
我們之前在上語文課的時候,經常寫作文,大部份時候都是老師出題目,然后按照題目去構思內容,理所當然的認為,作文一定是先有題目再有內容的,然而這本書,重點強調了作文是先有內容再有題目的,因為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點綴,生活是和我們每天息息相關的,而每天生活的內容,已經印在我們的腦海里,隨時都可以調取,即使是根據題目寫內容,也是自己曾經經歷過的,寫起來也毫不費力,如果你感到無從下筆,那一定是平時積累的經驗少。
所以不管是學生時代寫作文還是成人寫作一定要記得,內容來源于生活,平時要多觀察多思考,搜集資料和素材,寫自己的經驗,這樣不管遇到什么樣的題目,都會信手拈來。
文章的組織
文章的組織概括起來有三點:秩序、聯絡、統一。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適宜的次第,這是秩序,從頭到尾順當地連續下去,沒有勉強接觸的地方,這是聯絡,通體維持著一致的意見,同樣的情調,這是統一,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算完整。具體的方法,我覺得非常實用,那就是“回問自己”。
我們回問自己: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也許你會回答,要講一件事情的經過,或者表達一種想法,回答有了,這篇文章的中心意旨也有了。
我們又回問自己:這個中心意旨在我們的意念中怎么來的呢?這時我們就回答,從某種因緣引起的,回答有了,同時材料的先后排列,段落的銜接也就有依據了。
我們再回問自己:這項材料可能增加中心意旨的力量嗎?那樣說法可要打消中心意旨的存在嗎?這時候我們回答,能夠增加力量的,或與中心思想矛盾的,回答有了,統一這個標準也就顧到了。
回問自己對于組織文章有極大的幫助,不僅僅是在文章中,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也要經常的回問自己,比如寫作,你是真的喜歡嗎?還是看別人都在寫,就跟風的模仿……希望我們都不要忘記初心。
作者在整本書中都反復強調,寫作是生活中的一個項目,并不是隨便玩玩的游戲,這層至關重要,必須認清,看到這,我很慚愧,曾經我以為寫作就是隨筆,想什么就可以寫什么,卻完全不在意格式,組織。總想更文,又急于發表,那樣寫出來的文章真是貽笑大方。
最后我想用朱自清老師給這本書做的序來結尾
總想創作,最容易浮夸,失望;沒有忍耐而求近功,實在是茍且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