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老師講課視頻鏈接:https://v.qq.com/x/page/x03941fsk3m.html
馬老師微信鏈接(有故事全文):http://mp.weixin.qq.com/s/d3653ZHj-33cOfpnLih_2A
感謝洛陽王振老師,認真指點,于是有了此文。
教學目標
能力與方法方面:
1、了解繪本;
2、讓學生學習語言及故事的魅力和張力;
3、隨時生成,激發學生表達欲望,提升說寫的能力。
情感態度方面讓學生珍惜親情,感恩親情。
視頻內容
1、馬老師逐頁朗讀繪本,穿插和學生的問答 (0:00-30:00)
2、學生隨手寫 (30:00-34:30)
3、學生讀隨手寫,馬老師點評 (34:30-結束)
馬老師上課的長處
一直很喜歡馬老師上課,孩子有大量的思考與回答問題的機會。而這堂課孩子們先讀后寫一吸一呼,非常美好的節奏,學生有感情輸入,有輸出,深化體會,進步會很大。
還特別喜歡馬老師不追求統一準確的答案,鼓勵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甚至讓孩子們有互相矛盾的思路,有機會做些辯論,對孩子能力提升會非常有幫助。
可改進之處
如果說還要改進的話,一來可以讓繪本課再輕松一些,讓幸福的種子再深一點,二來可以多相信孩子們一些,讓他們有更完整思考的機會。
比如把老師逐頁朗讀、零星和孩子們討論問題,不如老師先完整朗讀故事,大家充分享受故事,然后分組討論幾個大問題,再回答老師,最后進入隨手寫和分享的階段。這樣做有幾個好處:
1、全書讀完再做思考。孩子們對故事有了完整的了解,很多閱讀過程中的疑惑,讀完整本書之后自然解決。這時回頭來思考一些問題,會有更好的深度。
2、同學們分組討論故事相關的問題,這樣每個孩子都參與。每組討論之后,再由代表來總結小組的討論結果,每個孩子都有說話表述的機會,甚至能互相解決一些疑惑,加強學生的協作能力。這種方式可能剛開始大家都不大習慣,但是堅持之后好處太大了,值得堅持嘗試探索。
3、如果時間有限,每個組可以討論不同的內容,每個孩子在自己小組深入討論一個問題,再聽別的小組介紹他們思考的其他問題,每個問題老師最后補充。這樣點面結合,深度與速度兼備,全班孩子參與深度遠高于只有個別幾個學生回答問題的課堂。
4、隨手寫之后,可以鼓勵孩子們拋開寫作稿,隨口討論。這能夠更好地鍛煉口頭表達力。很多時候寫完,再另外講,會把寫的東西總結一下,還會涌現出新的想法。當然這個可能需要慢慢來。
5、課堂安排的最后一個建議:不必花這里的時間訓練朗讀,另外找時間來專門讓孩子們朗讀,互相打分,注意力全在朗讀上面,朗讀上收效更多。這節課就是專注閱讀和寫作,這兩方面的收效也能更大一些。
怎么判斷學生的能力
走出自己和學生的舒適圈,保證有25%的失敗率,如果我們的方法學生總是很成功,說明我們沒有挖掘出孩子的潛能。另外提問之后給學生一點思考時間,這樣不僅可以讓他們的思考更深刻成熟,還能給一些思考偏慢的孩子更多機會,帶來更多思想碰撞。
孩子們能深入思考的問題
課堂上老師的提問,孩子們總是很快回答出來,而且多人回答,一方面展示了馬老師學生的活躍,另一方面也說明這些問題還沒有激發出孩子的潛能。所以我這里順著馬老師的問題,再略作深化。但繪本是輕巧的故事,問題不宜過多,三四個大問題為佳,比如:
1、這個家庭是怎么了?你是怎么猜測出來的?
2、這個故事讀完了,你有些什么疑問?
3、這本書里有哪張或哪幾張密切相關的圖畫讓你很有感觸?說說你的感觸
但愿孩子們在找自己喜歡的圖畫時,能摸到故事一些關鍵的圖畫和他們之間的關系。讓孩子們試試吧,給他們燦爛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