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個不熟的同學在空間上發表說說:換了新號碼xxxx,有需要的存下。
我打開手機通訊錄,找到他的的名字,猶豫了一下,點擊刪除鍵。
一個認識的人,舊的聯系方式失效了,新的聯系方式也懶得去知道,那一刻,有些悲涼之意。漫漫人生路之中,數千人來來往往;旅途終點,環顧四周,還剩幾個人在身邊?那些在一起走過,結下或深或淺交情的人,時光模糊了記憶。相識之初,刻意留下的那些聯系方式,手機號、qq、微信以及各種社交平臺,都粘不上記憶斷橫。當一個人在你心中沒了分量,那些聯系方式也便沒了力量,可有可無的扔在那某個平時看不見的角落,也許就在某次清理中,還被當成礙眼的信息掃地出門。
人生過客之說,其實早該看透,重復呻吟感傷也顯做作矯情。當真自悲之處,是在刪除前猶豫的那刻,心中涌出的并非舍不得,猶豫的片刻是用來回顧彼此過往點滴,發現過去交情太淺,將來用不上,號碼留著沒用,刪了吧。世俗可鄙的想法,市儈小人,不過如此。
真心佩服那些以一顆赤誠之心廣交天下豪杰的真英雄。武俠故事里的那些俠客最讓人動容的并非絕世武功,而是身上那種少見的的單純與真誠。常常有人將金庸與古龍作對比,古龍一生放浪,嗜酒,貪色,好交友。猶如火焰,盡情燃燒著自身的才華和生命,如同自己筆下俠客瀟灑不羈,快意恩仇。金庸雖說也是才華橫溢,然細讀金庸小說,少有豪邁俠客,多數是糾纏于兒女情長的癡男怨女。故事精致好看,情節波瀾起伏,卻少了那種江湖氣。金庸本人也更像一個披著武俠外衣的商人。
如今社會偽俠客眾多,他們八面玲瓏,游走于于各大社交場合;他們豪爽大氣,觥籌于無數高檔宴會,呼朋引伴,前簇后擁,一時風光無量。說他們偽,是因為他們將社交當生意,人脈當籌碼,酒精上腦,也賺得缽滿盆滿。可惜人脈這類財富保值太難,需要不斷地去經營和維護。為收支平衡,免不得精打細算,人脈又非真金白銀,明碼實價說的清楚,更別提世上還未發明人脈銀行幫你理財。投資、保值、開源、節流等等一系列理財手段太復雜,想來也不會輕松。
同學說說在號碼后加上“有需要的存下”,自然也暗含著不需要就不必存的意思,都是成年人,心照不宣,不必說破臉。我遐想眾多,純當自娛自樂。
(用時太長,情緒沒保持住,前后明顯文風不一,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