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發(fā)現(xiàn)微信表情包里有了新的文物表情包,官方藝術家投稿的最早表情包應該還是這組“文物表情包”,已經被我“寵幸”了差不多三年了呢!下期盤點上海博物館新出的“文物總動員”,詳情戳:微信文物表情包第二彈
難過
難過的表情是一個憂郁的人面形象,眉頭緊皺,顴骨高突,嘴唇扁平,當真是一臉愁容。
第一眼目測它應該是漢陽陵出土的某個“憂郁大哥”,頭上似乎還有一道刀疤的痕跡。漢陽陵的叢葬坑因為機場高速的修建進行了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了許多的陶俑,它們都是真人或者實際動物高度的三分之一,人俑約高60厘米。比如,在南區(qū)叢葬坑有排列密集的武士俑群,有堆放糧食的倉庫,還有牛、羊、豬、狗、雞等陶質動物及成組的陶、鐵、銅質生活用具,全面展現(xiàn)了漢代的軍旅場景。典型的陶俑(人)包括少量塑衣式男女立俑和女跽坐俑、個別著甲衣的武士俑和大量“沒有胳膊的裸體俑”(其實是著衣俑)。這個“憂郁大哥”就是著衣俑,它們的胳膊是木質的方便活動,外面所穿應該是紡織衣物,這些有機物在深埋土中兩千年之后都腐朽無存,只剩下這些看似為裸體殘疾的形象了。
當然啦,為了防止自己記憶有差,我特意翻出兩年前游覽漢陽陵博物館時親友團用相機拍攝的照片,居然真的找到了這位憂郁大哥!
嘿嘿
額頭上明顯的皺紋,吐著舌頭,擺著自己獨特的慈祥笑容,能夠明顯感受到一種戲謔和娛樂感。
它的真身又是什么呢?
沒有去過成都博物館的我只能通過官網的“透圖”截出一張正面照了。陶俑展示的是漢代,尤其是東漢蜀地頗為流行的擊鼓說唱藝術,一般均是動作夸張、神態(tài)詼諧,絕對有喜感。表演者的身份屬于俳優(yōu),它們多用滑稽、戲謔的表演贏得自己主人或其他觀賞者一笑,是當時身份較為低下的“賣藝者”。
贊
和“嘿嘿”的那張神情很相似,這個人高舉右手,伸出大拇指,“為你點贊”。
這個點贊小人和上一張的較高相似度,推測應該也是成都一帶兩漢(東漢?)時期的隨葬品。有原圖的童鞋歡迎留言指出,不勝感激。
如果這兩個小人你不熟悉,那么那個在初中和高中課本都出現(xiàn)過的擊鼓說唱陶俑你肯定是見過咯!
抬頭紋是不是都一樣?國博的這件是1957年成都市天回山出土,詼諧和嬉笑的神態(tài)很好的展示了它們幾個是一個“范兒”的!
驚呆
頭戴幞頭,兩眼圓突,仿佛眼睛都要瞪出來了,深眼窩,高鼻子,大絡腮胡,絕對是看呆了。
這個特征這么明顯猜到真身了嗎?那與“驚呆”表情相似的它們呢?(真身推測是藏于陜歷博的一件,奈何沒找到清晰的原圖)
這些胡俑形象一般均發(fā)現(xiàn)與唐墓之中,不止有單獨的立俑,還有不少牽馬、牽駝、樂舞俑、騎馬狩獵等獨特的形象,可以說從不同角度告訴了我們唐代中原地區(qū)中下層胡人的百態(tài)生活。唐代將西域少數(shù)民族和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人統(tǒng)稱為胡人,所以反映胡人形象的胡人俑可能有不同的面貌體態(tài)特征。(人家可能本來就不是一個民族或者地區(qū)的當然長的迥異咯)一些壁畫、石刻等文物上也有一些胡人形象,比如著名的唐墓壁畫《客使圖》,根據(jù)相關研究,上面繪有東北地區(qū)民族來使、西域地區(qū)來使和鴻臚寺接待官員的形象。
PS:胡人俑一般都自帶喜感,絕對是夠做全套表情包的。
你瞅啥
不怒自威!
“你瞅啥?”“瞅你咋地”。哈哈哈,對話標配。人家的兩眼圓瞪就是為了嚇人哦,不然可就有損身份了。那個瞪眼瞅你的,就是唐代十分流行的鎮(zhèn)墓俑類——天王俑。(此處沒找到博物館官方圖,如有錯誤請及時指出,自己對天王俑和武士俑有點傻傻分不清)
天王俑、武士俑、鎮(zhèn)墓獸等鎮(zhèn)墓俑的典型作用一般認為是驅邪和震懾鬼怪,有人認為還有恐嚇盜墓者的作用。一般面目刻畫的比較兇悍,但是也有現(xiàn)在看著很萌的鎮(zhèn)墓俑(鎮(zhèn)墓俑表示:嚇不到你我也很無奈,你要是在墓葬那樣的光線下看到我,你就不覺得我萌了,╭(╯^╰)╮)。根據(jù)對南北朝時一些文化因素的追溯,唐代的天王俑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對佛教天王造像藝術的“學習”。
醉了
我大唐美女標準動作,45度仰望天空,自信中包含一絲傲嬌之氣。
看這圓潤的臉龐,緊湊的五官,配上櫻桃小口,垂發(fā)梳髻(或者博鬢拋鬟,因為角度略糾結),微微抬頭,大唐美人的標準姿態(tài)展現(xiàn)的恰到好處。
曾經在網上看到有人說打乒乓球?這腦洞不服不行啊。人家在照鏡子!顧影自憐擺拍jpg.
唐代女俑的形象大致分為女官俑、侍女俑、伎樂舞俑、胡人女俑、仆役勞作俑、女騎俑等。上圖的女立俑則是屬于數(shù)量最多的侍女俑。侍女的地位不高,但同時地位又相對高于干粗重繁活的仆役勞作俑,展示出的神態(tài)往往較為的怡然。
盛唐女俑的標配便是那高高梳起的各類發(fā)髻、圓潤的面龐、如櫻桃般可愛的小口、淡淡的微笑或稍稍高冷的神情,飄逸的襦裙或罩半臂、或搭著披帛,雙手或拱于胸前、或置于腹部等等,無論是何種發(fā)髻、何種服飾搭配,少不了的,是充滿自信和高傲神情微微抬起的頭部,透露著當時女性的審美及時代賦予她們獨特的性格。
多謝老板
跪拜之時的扭頭擺拍,絕對擺拍。誰要是給我發(fā)紅包,我絕對回這個。
跪拜俑作為一種形態(tài)極為特殊的俑類,在一些唐墓中有出土,一般多為戴進賢冠、著朝服的文官官員形象。
根據(jù)出土的跪拜俑,男性基本均為文官形象,根據(jù)唐代跪拜禮節(jié)的應用,這種形象是進行空首禮的第二步,還有一些跪拜俑反映的是頭已經著地,到了下一步。
“愛你”
我們只是離得近了一點但是很純潔的在干工作啊喂!
鄭重聲明,此俑很純潔,也并沒有虐狗的意思,他們只是配合完美的一對工作搭檔,不信你看“全景”。
這對組合俑出土于長沙市南郊金盆嶺9號墓,根據(jù)墓葬紀年資料可知年代是西晉永寧二年。俑為青瓷質,算是眾多表情包陶俑形象中的“貴族”了。兩俑中一俑作書寫狀,一手持筆,一手拿書冊,另一個俑手持一板,上置簡冊,兩俑中間還有書案,上面還方有筆、硯、簡冊和手提箱。它是迄今所見唯一的對書俑,再現(xiàn)了古人勘校書冊的情景,很珍貴的資料!(兩人內心:誰因為我們離得近就這樣YY,過來我不打你)
這組表情包中也只是選擇了幾個給大家扒出了真身,沒想到它們幾個也都是有故事的“人”呢!
個人感覺呢,微信文物表情包選取人物(包括神等形象)比較容易挖掘出表情包的神韻,本身就有豐富文化內涵和各具特色的時代背景,又比普通文物更能貼近微信表情表達的需要,更能夠走進人們的生活。下次好好扒一下上博的表情包(有不同材質和迥異形象的文物,不止有俑哦),希望給其他博物館利用館藏品走向更多人發(fā)現(xiàn)一些小捷徑。
有點啰嗦啦,看到這里的真愛們,點個小心心再走咯!要是我又犯了過于自信的行為過失,比如弄差了某個資料,懇請大家批評指出,認俑雖然難度不大,但是找原圖真的太費勁了...此處感謝各博物館官網,感謝我的親友團(親愛的爸比請自行代入角色)拍照,感謝百度百科數(shù)字博物館(雖然很不全啊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