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號的下午抵達的蘇州,不得不說來的第一天我就愛上了這個城市,沒有北方的喧囂,沒有上海的繁華。是有一份難得可貴的恬靜與整潔,但是我是一個異鄉人啊。縱使有千般萬般好,但是也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別扭。在城市里兜兜轉轉,摸索著坐公交,找到目的地。
好不容易吃到一頓晚飯結果店里不配備餐巾紙,我當時帶著無限疑惑的一個反問,引來了在場顧客莫名其妙的眼神,我只能啞巴吃黃連地離開。
這只是不值一提的小插曲而已,完全可以任其飄散成無物。
這樣的毛躁干枯,浮凸齟齬,是生命的另種面相,卻也是不容忽視的真實。
只有走出舒適區,一個人才能感受到鮮活真實的生命體驗,雖然常常沒有那么如意,甚至會感到孤獨和委屈。
我只好尷尬地笑了,僅此而已。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里,瑪蒂爾達充滿疑惑地問里昂:「人生是否總是如此艱難,還是只有小時候是這樣?」
里昂告訴她,「Always」。
而且他還忘了提醒她,長大以后的艱難,只有更復雜,只有更刁鉆,只有更現實。
不知道為何,走在蘇州的大街小巷,又在江南小巷里面轉了轉,走在赤裸裸的陽光之下,我會情不自禁地想到這一幕。
也許一個人缺乏什么,才喜歡去展覽什么,我在空間說說發表的,開心與不開心,并不意味著,我的生活一片風生水起,波光粼粼。
有人在下面評論,「你是在生活,我是在活著」,更有人形容我「小資」,我也只能冷暖自知地沉默,打落牙齒和血吞。
生活自有摧枯拉朽之力,將一切涂脂抹粉打回原形。
公交車來來去去,為生活奮不顧身,汗流不止的人俯拾即是。城市有多繁華,就越發襯托出一個人有多渺小和怯弱,彷徨和失落。
在果戈里書店挑選一本書,一本既能夠符合要求,價格又不至于太高昂的書,只是今時不同往日,心理動機早已更迭。
喜歡是一種澄澈空靈的情感,如果面臨生活的脅迫,必須從喜歡的土壤里生長出果實,或者需要扭曲自己的意愿,或者需要做出必要的犧牲,那么喜歡就會變得沉重,但是抱歉的是,現實往往難以如心所愿,做出妥協是勢在必行。
看著如從前一般的風景,一群人安安靜靜地,自得其樂地坐在那里看書,偶爾低下頭絮語,過了半個月的我,品嘗出了一絲清涼與苦澀。
曾幾何時,我也是這樣不顧紅塵紛擾地生活著,但是沒有人能夠逃脫生活的羅網的,這個世上,從來沒有一塵不染的桃花源,也沒有無懈可擊的象牙塔。
總有一天,我們必須腳踏實地,任勞任怨地跨出來。無論是心甘情愿,還是無可奈何,一切勢在必行。
一個人,要么潔身自好,遠離塵囂,躲入小樓成一統,但凡走出社會,必然牛鬼蛇神,魑魅魍魎,各種臉色全部登場,磕磕絆絆,坎坎坷坷,零零碎碎的小煩惱絕不會少。
有那么一瞬間,我想讓自己曬化成一灘水,在焦躁的馬路中央,而其它的瞬間,我又想咬咬牙,繼續往前走。
生活,水深火熱的生活,無語凝噎的生活。
但是,還是要挺住啊,一個人在遠方。
這是對自己說的,也是對許多像我一樣,輾轉在異鄉的朋友說的,他們不見得比我更蹉跎,也不見得比我更如意,每個人,總歸有每個人自己的一條漫漫長路,需要去跋涉。
就在這個當兒,看見別人分享的圖片,一條起起伏伏的路,有淡淡云霧飄散的山,還有碧藍如洗的水,有猝不及防的彎道,也有稱心如意的筆直行程,這不正是生活嗎?
風平浪靜有時,暗流涌動有時,柳暗花明有時,疑神疑鬼有時,一馬平川有時,崎嶇不平亦有時,如果按照羅素所言,這才是幸福,因為參差多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