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正濃,寒風乍起,數百年前,詩人王稚登寫下: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里過。 一點禪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不知不覺間,2020年迎來了冬天,11月7日,正值立冬時分。
眼看著陣陣寒意襲來,似乎要為這一年畫上句號,但其實,結束正意味著開始。
01
一路向寒,萬物收藏
古籍中記載:“立冬,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p>
立冬是“四立”中的最后一個節氣,冬季自此開始。
冬,表示終了,為“四季”中的最后一個季節,農作物收藏入庫,動物冬眠,也意味著這一年進入了尾聲。
多年前,古人將立冬分為3個5天,并因此定出立冬三侯:
一侯水始冰;
二侯地始凍;
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也就是說,自立冬開始,河流結冰,土地凍結,萬物準備過冬。
古時的這一天,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并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
宋代每逢立冬,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由此可見古人對于這一節氣的重視。
如今,人們將古時的習俗延續了下來,也有“入冬日補冬”的說法,因為冬季寒冷易生病,正是人體抵抗力弱的時候。
諺語里說:
“立冬有食補,春來猛如虎。”
北方人在立冬這一天,喜歡吃餃子,因為立冬為“秋冬季節之交”。
也就是古人常說的“交子之時”,民間有“每逢交子之時,餃子不能不吃“的飲食習俗。
而南方則習慣準備好雞鴨魚肉,用“四珍、八物“等藥材燉肉,補養身體,以求來年健康平安。
不論什么時候,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歡聚一堂,暢談往事,便是最好的節日氛圍。古時如此,今天亦是如此。
四季更替,冬日來臨,動物冬眠之時,也是我們藏心養身之日,不禁想起李白的那首詩: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這個冬天,是寒冬還是暖冬,都在于你的心境,畢竟生活和雪花,都是無數碎片構成的美好風景。
02
人生中的每個冬季,都是一場修行
江西有句流傳已久的諺語說道:“立冬日子晴,就有一冬晴?!?/p>
可見在人們心中,冬日里的暖陽抵得過浮世萬千,總能在寒意中給你一絲慰藉。
年齡越大,越發覺得:一生中的每個冬季,都是一場場修行,唯有自渡,才能迎來下一個春天。
去年,熱搜上有一條新聞引起了全網關注。
下班高峰期,一女子把車停在路邊崩潰大哭,交警見狀急忙過去詢問情況。
聽到女子邊哭邊說:“我怎么辦啊,我連導航都不會用?!?/p>
“我加了兩個星期班了,今天好不容易正常下班,本想可以早點下班回家做飯,又在這兒被堵了。”
原來,她不久前剛拿到駕照,不熟悉路況迷路了,所以找不到回家的路。
交警暖心地安慰道:“現在上班都不容易,我理解?!?/p>
隨后便用摩托車為她開路,送她回家。
剛看到這個新聞時,還在想“現在的人怎么如此脆弱”,可是視頻看到一半,卻感到鼻子一酸。
一位網友的留言說出了大家的心聲:“她今天要是一天都沒事,隨便開車出來溜達,我想她不會這樣的。
重點是她已經加了兩個星期的班了,好不容易下班早點想回去做飯結果這樣。
她崩潰的不是找不到路,而是生活?!?/p>
你以為她脆弱到連一根稻草都扛不動,但其實在這之前,她已經背著沉重的石頭前行了很久,只是繃著的那根弦,突然斷了。
就像微博上有句話說的那樣:“成年人崩潰的時候,連找不到鑰匙都可以大哭一場?!?/p>
如果將人的一生分為四季,那些滿懷希望,勇往直前的日子就是春天;
一路順風順水、“風景盡收眼底”的日子則為夏天;
隨著年歲的增長,懂得了沉默,知世故而不世故的日子是秋天。
而扛著生活的壓力,拖著沉重的步伐往前走的歲月就是冬天。
每個冬天,我們都得穿著厚重的衣服,在凜冽的寒風中行走,但當你走進房間,總能感受到一絲暖意。
人生亦是如此,每一道難關,就像是在過冬,當你熬過了嚴寒,就能擁抱溫暖。
倪萍在《姥姥語錄》中寫過一句話深入人心:“認命不是撂下,是咬著牙挺著,挺到天亮。”
每個人都會經歷人生的冬季,但永遠要相信:
當你堅持著走過了大雪紛飛的日子,就會迎來春暖花開。
03
每一次結束,都是為了更好的開始
立冬,代表著冬季的到來,冬天,表示一年的結束。
但生命中的每一個尾聲,連接著的都是新的樂章,總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在等待,每一次告別,都是為了下一次更好的重逢。
詩人仇遠曾寫過一首《立冬即事》: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正如詩中所表達的:冬天已至,春天也不會太遠了。
冬天看似萬物凋零,但其實自有一番好風光,若你細心留意就會發現:
下雪天并不是那么寒冷,白雪皚皚會讓你覺得人間值得;
盡管天寒地凍,但街邊的烤紅薯和一杯熱茶也可以給你帶來暖意;
雖然凜冽的寒風刮著,前行困難,但裹緊的大衣里,依然可以藏著一顆溫熱跳動的心臟;
人們常說世間多涼薄,但你可以選擇溫情地活著。
只愿這個冬天,有人與你立黃昏,有人問你粥可溫,有人待你誠且真,有人知你冷與暖。
即使屋外冰天雪地,但你可以生活的熱氣騰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