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若寶學琴,老師檢查上周留下的幾個曲子,彈得很不熟練,這也是若寶第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況。
坐在旁邊的我,有些不好意思,有不好交差的尷尬。反思一下,這好像跟我們有很大的關系。以前若寶練琴的時候,我都會在旁邊督促,畢竟小孩子還沒有養成堅持做事的習慣。所以每次來上課,表現還是很好的。
上周開始我就沒有跟練了,到家早一點,也只是提醒她彈琴,讓她一個人彈。有時我不在家沒提醒時,她就有可能忘了。所以導致這周來學琴時很陌生。
這件事也給我敲響了警鐘:6、7歲的孩子是一個很關鍵的時期,可塑性很強。但小孩也是特別敏感的,大人稍一松弛,她就能敏銳的感受出來,潛在的以為父母不重視了,就馬上有一種懶的意識上來了。
可見,這個時候孩子的習慣需要父母給予重視,未來才會輕松。要不現在偷的懶,就會成為以后學習生活中一個又一個坑。“偷懶”是孩子的天性。普通孩子從被動到主動學習,都有一個過程,離不開父母在背后默默的督促和付出。
“小學是孩子學習生涯的開始,如果給孩子太多學習上的自由,讓孩子喪失對學習的重視,其實是很不負責的。”
聞之汗顏,在養育孩子這條路上有時還暗地自詡表現很好,看來并沒有真正用心。有時候為了省事,讓孩子自己去完成。
好的習慣才是一個孩子終身發展的根基,教育這件事,從來就沒有順其自然;也沒有一種能力,僅僅是天賦使然。
還好,今天全程陪同若寶練琴,讓我及時明白,及時止損。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
以后在養育孩子這條路上,督促孩子這件事千萬可不敢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