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都告訴自己,一個人在奮斗的路上一定要回頭看看自己曾經的初心是否還在,我們不能只一味的往前跑不在乎是否偏離了最初的軌道。因此,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成為很多人信仰膜拜的金石良言。
可是我們自己有沒有懷疑過,當年壯志凌云的初心就一定是正確的選擇嗎?
如果說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從物質條件的角度來說我很認可,我們這一代人親眼目睹親身經歷了中國歷史上發展最迅猛的階段。經濟騰飛使得中國走向世界的大舞臺,這是身為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也是因此我們從小就在一個勵志的、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長大。從小我們就被教育長大以后一定要成功,因此我們最痛恨失敗者,小時候誰成績好誰就最受歡迎,成績差的人是沒有朋友的,哪怕長得好看大家也沒有人愿意跟他玩,在父母面前一提到成績總是低下頭帶著深深的愧疚。
大學時我們常常高談闊論,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暢想未來合手干一番大事業。畢業之后成功學盛行,到處勵志講座告訴你每天早上起床都要對著鏡子大聲喊出“你是最棒的!要成功!我愛你!”來激勵自己。如果你做過銷售,不管任何行業早上上班都要開晨會,先是深深的批判自己的懶惰和不足,然后激勵自己痛改前非。
我們這代人似乎一生下來就被人告知,將來一定要做一個不平凡的人。而在我看來身為這代人的不幸也在于此,我們生來就被剝奪了成為一個平凡人的快樂。因此在面對快節奏的社會時我們常常焦慮,常常比較,常常失落,然后干下一碗“雞湯”繼續慷慨激昂向前沖。
有個朋友告訴我她最痛恨“平庸”二字,其實她只是害怕失敗害怕平凡罷了。平凡真的這么可怕嗎?成功一定是唯一的選擇嗎?漸漸長大面對曾經的成功夢離自己越來越遙遠,我們是否懷疑過生活懷疑過自己?當我們患得患失躊躇不前的時候我們快樂嗎?我們知道真正成功的人只有少數,我們知道資源稀缺,我們知道世界上80%的資源只掌握在20%人的手里,我們知道那么多但是我們快樂嗎?
我們活著為了什么?人生短短的幾十年,你還剩下多少?你希望你剩下的日子還像你前半生一樣度過嗎?我相信大部分的人如果知道自己的下半生還像前半生一樣活著的話一定是拒絕的,但是如果不拋出這個問題,大部分的人任然會復制每一天的生活用過去幾十年沉淀下來的思維模式去思考所有事情,繼續痛著掙扎著麻木著再繼續,卻等待轉機幻想未來生活會有不一樣的體驗。
在貴州的大山里,從小孩到老人都有一副好嗓子,他們從小在山里長大高興或傷心都用唱歌來表達,因此他們隨口都能編出朗朗上口的曲子。那里的男女都是靠歌聲來吸引異性,他們不看對方有沒有車有沒有房,所以不會唱歌的男人是找不到老婆的,不會唱歌的女人是嫁不出去的。我們知道動物里有很多也是靠聲音來吸引異性的,你會發現他們在那個原始簡單的社會中還保有動物最原始的本能。他們快樂嗎?不用擔心油價房價物價上漲,不會被每個月的房貸車貸煩憂,不用為每天擠公交擠地方趕上下班高峰期而焦躁,他們當然是快樂的。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浮躁的社會,我們就是這個時代的產物,我們即幸又不幸,我們要如何找回自己找回幸福感?“你知道嗎?我們那一屆的誰已經自己當老板了,還有那個誰已經升值做經理工資好幾萬了,那個誰誰聽說要結婚了,老公在上海有兩套房產可有錢了……”停止比較吧,不要一直拼命追求別人眼里的幸福。
有些人云亦云、 見風是雨的初心,是不值得堅守的,開始好好思考你自己要的是什么。
大環境下,想獨善其身是需要覺悟和勇氣的,你是否有膽量做一個“越獄者”?還是依舊在溫水煮青蛙的大熔爐里,跟眾多青蛙“相依相伴”了此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