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看到一些所謂很厲害的人,大V經常批評別人的作品與言行太浮躁,說別人這樣宣傳太花哨,那樣愛出風頭不好。好似在他的眼中,只有精工細作,默默無聲才是努力的唯一途徑和方式。
這樣的態度在我看來實在是沒經過足夠挫折,不夠客觀成熟的觀點。看上去,他們說的東西特別符合咱們中國人“勤奮踏實”的主流審美,實際上,這就一座層高千米以上的“裝逼閣”。
我個人也不是那種喜歡招搖的,喜歡看有逼格的電影、聽別人沒聽過的音樂。但我知道明辨是非黑白、客觀的重要性,我記得長輩說過不能夠在不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前就做出判斷,于是每當我想要批判、別人的作品和成果時,我都會想想對方是不是有我不知道的難處。
因此在我看來,這些明著或者暗自里要求/期待別人達到一些境界的人,無論他們的理由多么正派、多么富有邏輯,他們對事物、對人的判斷都有一些失誤。
他們犯了2個關鍵的錯誤:
錯誤1:忽略了別人的努力
人不是完美的,都會犯錯。
在你根本不知道別人付出了多少,不知道別人是經歷怎么樣的生活才到達這個位置的時候,對方的一個失誤真的沒有必要需要非常用力,或者特別認真地指責。
就跟我們看電影喜歡評判爛片一樣,雖然嘴上吐吐槽當然可以,人人都有表達的權利,但是養成了習慣而忽略別人制作影片的辛苦那就是太愚蠢了。要知道一個完整的影視作品是一整個團隊的結果,幾十號人在一起能夠合作出一個你一個人做不了的東西,這本身的層次就比你個人YY要高得多。
另外,當別人面臨失敗,你更不應該忽略努力本身的價值。但失敗出現時,當事人已經收到“千噸”的傷害了,在當下多說并不會帶來更多益處,不如讓他獨自靜靜。過多地強調別人的失敗,或者特別認真地批判別人的失誤,一方面體現了自己看的東西還是不夠深,太浮躁太表面,另一方面則是情商低的表現。
錯誤2:過于自信自己相信的
我們不能夠忽略別人的努力,同時,也不能過于相信自己的判斷。
這個時代,估計99%的人都覺得自己的三觀隨時在刷新。太多新技術,新現象如雨后春筍一般地拔地而起,而在這樣的一個“亂世”之中,過于堅持自己相信的本身就存在一定風險。
比如以前你覺得玩游戲不好,但現在專業電競團隊在世界舞臺屢屢奪金,要知道我國競技在世界舞臺上少有出彩的地方,這樣的成就完全值得掌聲鼓勵。
而你若是指著別人說“玩物喪志”,那落后的就是你了。因為這些看起來在“玩”的朋友,可能刻苦的地方要比你我想象的多得多。別人不僅有專業的團隊管理,還有特別的訓練法則,其靠譜程度比大多數企業的人都要高,你怎么能夠說“玩物喪志”呢?
因此,總是拿過去的“努力、刻苦”等等價值觀放到當代人上來判斷,這是一定會失誤的。
人們的言行舉止會跟著時代發展而改變,當下的時代對那些傳統的價值觀有著特別的詮釋,過早、過快地用自己相信的道理去判斷對方不符合規矩的行為,往往也是略為浮躁,積累不夠的表現。
當然,生活沒有一個人會隨時監督你,而且你也有很多應得的自由。
看到不爽的事,你該吐槽其實你還是會吐槽,因為畢竟這是我們的權利,而且我們也沒必要做圣人。
但是這些事情難免會在某天來到我們的生活中,比如當我們的朋友辛辛苦苦做了一個什么,或是自己的孩子好不容易考了及格,又或是自己好不容易做成了點什么。
我們是否還會帶著那種對陌生人特別裝逼,特別嚴肅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成果?還是我們也能夠忍受別人對我們成績沒有任何褒獎,只有過于嚴苛的要求呢?
如果不會,那為什么還要對一個陌生人這樣呢?當大家其實都很一般,都差不多的時候,為何我們只是停留在一個可以要求、嘲笑別人的位置,而不繼續往上走呢?
人無完人,好好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