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資料:《勸學文》或稱《勸學詩》,是宋真宗所作,以白話文所寫,目的是勸勉男兒努力讀書,透過出仕來達成自己的夢想。一般人常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有女顏如玉」就是出自本詩。原文如下: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取妻莫愁無良媒,書中有女顏如玉。
出門莫愁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常言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宋真宗<<勸學詩>>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大眾發奮讀書的激勵。好了,以下正文。
我在抄著《千字文》時,正好不小心翻到了100元(應該是父親夾的),可以很惡趣味的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是絕對不假。
好了,這只是一個玩笑,書中的內容才是真正的黃金屋,取之不盡,用之俞多。我考慮了一個問題,隨著科技的發展,紙質書籍的成本開始上升,越來越多的人們使用電子設備看書,當然,我這里是從來不討論好與壞的,只是兩個方面的客觀評價。
不論是電子設備,還是紙質書籍,還是最開始的竹簡甲骨,所承載的文章內容是相同的,只是載體不同。但對于看書這個觀點,或許我們理解有些出入。
什么是書?書就是紙質的,承載著某一種智慧,文字的物品,而非單一的其中的內容文字。其實我覺得,我們現在對于看書的稱呼是很奇怪的,從手機,電腦,ipad閱讀一些文章,我們叫做看書,而實際上,這種稱呼實在是有些不妥。
看書是一種態度,一種生活方式。我們閱讀其中的文字,瀏覽其中的文章,與此同時我們還在用手觸摸書的頁面,紙張,聞著書的水墨味,靜靜地在一個寧靜的午后,沐浴在陽光中,享受人生,這才是讀書。設想一下,同樣的場景,卻換成了手機,氣氛一下就尷尬了起來。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可不是空話,讀破萬卷書,可是要下功夫的,我只讀破了一本書,就是《道德經》,已經換了幾本,最開始的那本早就丟頁了,畢竟有感情了,不忍心讀沒了,不得已才又買了幾本。其次是《楚辭》,《楚辭》我就不像《道德經》那樣,僅僅是讀破了封面,頁變得后了。大家不要懷疑書的質量哈。
我想說的是,讀書,一定是要讀實體書。暫且不論電子設備會對眼睛有危害,電子設備上看,和真正看書是完全兩個概念,而且從另一角度說,你看破了幾本書說起來也有成就感,不過如果你看壞了幾部手機,幾個ipad,我也是很佩服你的,不過前提是你在真正的看書。
其次,除了要讀實體書之外,刻苦,認真是一定要的。我推薦咱們古典文學,最典型的就是諸子文學,道,儒,兵,墨,法,縱橫,看了,你基本上就成功了,有精力再看看佛法,終生受益,而且你的家庭朋友也會從中受益。
這些書一本等于十本,不像一些專業書,像專門講管理的,講金融的這些,古典文學講的是道,得道就容易的術,而刻苦學術是為了追求道。人們表面上看是學術的要比學道的在生活中更容易起步,但,終究是舍本逐末。《道德經》有言曰: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將欲取天下也,恒無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這就是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