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有效讀一本書?
大多數人應該都存在這樣的問題,那這樣的局面怎么破?
我想《讀懂一本書:樊登讀書法》應該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1、帶著問題去閱讀
我之前讀書,總是漫無目的,翻看就看,連目錄都沒有研究過。看了樊登老師讀書法,讓我覺得之前真是瞎看。
樊登老師講,每一本書都有他的使命,在讀書前首先要搞清楚問題是什么?任何一本書都會有一條主線。首先應該弄明白一件事:讀完了,問問自己,這本書要解決什么問題。
這是很好出發點,畢竟讀書不僅僅是讀,更是為了內化為自己的東西促進自己的進步,誰讀書僅僅是為了消遣。
所以一定要有問題意識,帶著我們這些疑惑,帶著我們的好奇走進書里,一定比你什么也不聽,一頭扎到書里要好很多。
2、勾勾畫畫有方法
我們經常看書勾勾畫畫,那么什么才是一本書真正有價值,值得記錄的內容呢?樊登老師總結了8條評判標準。
1. 當你感覺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時候,一定要記下來。
2. 當你感覺問題很嚴重的時候,要記住它。每本書里邊強調問題很嚴重的部分,往往是作者的著力點,他會讓你覺得這本書太值得看了。
3. 當你感覺某種解釋令你很意外的時候。當一本書出現了讓你很意外的東西,這是最令人興奮的,而且彌足珍貴,一定會給你帶來新的啟發。
4. 當你看出遞進關系的時候,這部分很重要,值得記錄。當你在一本書讀到遞進關系的時候,這里的內容一定是這本書的精華。
5. 當你看出轉折關系的時候,要留意轉折后的內容。如果我們在書中讀到了轉折點,或者讀到了觀點上的反轉,這部分一定要詳細讀一讀,要分析情節是怎么發生轉折的,這是很重要的內容提取點。
6. 不同側面彰顯書籍內在價值。
7. 當閱讀的時候感受到心靈沖擊。
8. 書中的奇聞異事,增添講書的趣味性。
3、思維導圖很重要
思維導圖,上學的時候好像還在用,但畢業后,基本沒用過。不再以考試為目的的讀書,似乎完全成了放羊的狀態,讀書抓不住重點,讀書不求甚解,似乎也成了一種常態。
就在看這本書的前幾天,為了加強自己的輸出能力,或者說笑話消化吸收能,我還在想著到底怎么樣用哪個系統的應用軟件做思維導圖。
沒想到在這本書里,看到樊登老師,手畫的密密麻麻的思維導圖,讓人很佩服。
樊登老師的思維導圖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準備工具:
A4紙一張,黑色水性筆一支。
二、繪制技法
1. A4紙橫放。
2.. A4紙橫放。
2. 主題寫在正中間。
3. 用線連接。
4. 純文字型思維導圖。
5. 一般寫7-10個主分支(如果有比較瑣碎的知識點,可以單獨在紙邊記錄)
三. 在繪制思維導圖時主要有兩種思路
1.根據書本的章節結構進行劃分。
2.根據自己讀完之后所理解的內容進行重新結構
四、我建構思維導圖的語言有兩個特點
1.用自己的語言描述
很多話語并不是全部照搬書籍里面的內容,而是我自己的理解。
2.有自己的解讀邏輯
作者寫書有自己的一套邏輯,按照部分,章節進行排列。但是我可以根據自己對于書籍的理解,進行重新結構。
以上是樊登老師的思維導圖做法。
以上三點希望我覺得對我用處很大。打算實踐起來。希望對你們也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