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來老師說:理財是人生最重要的技能 (沒有之一)。看看身邊的朋友,能掌握這個技能的人少之又少。為什么呢?
朋友間聚會時,閑聊這個話題的時候會交流到這個話題:堅持理財到底能帶來什么?
理財能帶來什么,其實就是找到我們要理財的目的或者理財能帶給我們的“甜頭”!
那我們就從為什么理財開始,去發現理財的“甜頭”刺激下自己。
從為什么開始,實際上來源于西蒙·斯涅克《從為什么開始》書中提到的“黃金圈法則”。利用“黃金圈法則”的人思考問題,以“為什么”作為出發點,想清楚目的或理念,能夠很好地激勵自己行動。
1 ?理財可以讓你的財富增值
提到理財,我們大多數人第一想法:理財就是賺錢——讓錢生錢,其實就是所謂的財富增值。
我們辛辛苦苦的去工作去賺錢——為錢工作,當然我們也可以讓錢為我們去工作,讓錢生錢。
如何讓錢為我們工作呢?
其實最簡單也是我們常用的初級方式——儲蓄,你把錢存在銀行,有一定期限后就會產生一定的固定收益。
除了銀行存款,投資理財的工具還有很多:貨幣型基金(寶寶們),理財產品,債券,基金定投,P2P,股票......
不同的投資工具,收益率不一樣,同樣對應的風險也不一樣。學習理財知識,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工具,讓財富增值。
財富增值的一個關鍵就是復利效應。如果你每月固定投入1000元,利用一定的投資工具組合實現年化15%的年化利率,那30年后你將會擁有600萬元;如果你只投資20年,收益只有150萬元。只是少了10年,你的收入就相差至少450萬元。
復利的魔力讓我們充分認識到人賺錢的速度遠遠低于錢生錢的復利。
人如果停止工作,就沒有了收入,但是利用投資理財,錢還在為你工作!何樂而不為?
2 ?理財可以讓你的財富保值
作為80后的我們,可以試想下小時候吃穿用品的價格,和現在商品價格對比下,有多大的漲幅。
其實讓大家有明顯感覺的就是二師兄的肉價連年上漲,也難怪我們大師兄孫悟空說:師傅,好像現在八戒比師傅你還吃香。
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客觀存在,如果放在銀行的儲蓄沒有一定的收益或者收益較低,相當于你的財富正在隱性貶值。
舉個栗子:
假如你有1萬元存在銀行,按照目前的一年期年化利率,你到期的本息收入為10175元;
若物價維持2%上漲,同樣1萬元價格的商品,1年后該商品的價格漲到10200元。
相當于你存在銀行的一萬元,一年后虧損25元。情何以堪?
3 ?理財可以提升你的生活質量
“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當時網絡上這個辭職理由道出了千千萬萬人的夢想。世界之大,大家都想去看看,除了沒時間,更重要的是沒錢。
當物質生活有一定滿足后,我們想的更多是提升生活質量:買一輛好車方便出行,買一套房子方便生活,最好每年有旅游基金可以國內外看看。
這種計劃或夢想是好的,但是每月的固定收入讓N多人倒在了實現夢想的前一天晚上。
那利用理財可以實現嗎?可以實現。
理財是一個體系,簡單說包括開源,節流,投資,風控。
開源就是發掘多個收入渠道,不僅僅來自于固定工資,你可以利用興趣創造第二份收入;
節流要分清想要和需要的區別,堅持先儲蓄后消費;
投資就是利用投資工具組合實現財富的復利增長;
風控即加強財富風險控制,可以適當地配置一定的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
4 理財可以實現財富自由
什么是財富自由呢?簡單理解就是你家庭的被動(投資)收入已經超過家庭的總支出。
你可以想象這樣一個畫面:你做著喜歡的事情,不用每天被動地去工作,而你的錢還在為你工作,給你產生更多的錢。
這些錢完全超過了你的家庭支出。財富自由指數越高,說明你家庭財富自由度越自由。
如果你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并能很好的做好投資理財,利用投資工具組合獲取一定的收益,而這些收益滿足了你家庭的所有支出,那你就財富自由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打造屬于自己的自動賺錢系統,就好像你之前你必須每天上山背水,而后你挖掘了管道,以后所有的水都會自動流下來。
理財就是自動賺錢系統之一!
總結:
理財的好處很多,基本目的是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提升生活質量,最終目的是實現財富自由!
我已在路上,歡迎大家共同前行!
我是昕葉,您身邊的理財踐行者,希望今天的文章您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