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離開后的第359天,我決定啟程追尋他生前去過的地方。
——舟山·沈家門
入夜? 8點? 溫度26℃
漫步半升洞碼頭,停泊在岸邊的漁船隨海浪搖曳。不遠(yuǎn)處,孤寂的燈塔在閃爍。恍如在世的父親,引導(dǎo)著我。那舊日回憶突然涌上心頭,一時感慨萬千。
獨坐在碼頭的我,被一陣抽泣聲吸引。是位姑娘,窩在那把久經(jīng)海風(fēng)腐蝕的長椅中,捂臉哭泣,雙肩顫抖。是因為愛情吧!年輕總會迷失在感情中。
起身,回住所。
來時的那一段路燈,不知何時已熄滅。黑漆漆的夜幕中,又傳來哭泣聲,是一種歇斯底里的悲傷。還是那個姑娘嗎?尋著哭聲,我看到一對老人蓋著單薄的被褥依靠在碼頭低矮的圍墻上。老婆婆哭的特別傷心,好似生命活著都不及此時的悲痛。
夜深 ?9點30分 ?溫度21℃
海邊的涼意漸深,老爺爺抱著老婆婆邊安慰,邊擦拭她臉上的淚。如果這不是流落街頭的故事,我想這確實是暖心的一幕。
風(fēng)大,壓低帽沿。我想:“我能幫上你們,至少今晚可以。”在老婆婆支支吾吾的言語中,知曉他們是被兒子兒媳趕出家門,準(zhǔn)備在碼頭過夜,坐明天的船回東福島。那我給你們在附近開個酒店吧,老爺爺搖搖頭拒絕了。我提議報警,而他們連忙再次拒絕,也許是顧及兒子的名聲或不想給兒子添麻煩吧。無奈之下,給他們買些食物,當(dāng)我遞過食物的那一刻,老人家淚如雨下。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 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我的父親54歲,因為肝癌晚期過世。在我人生24年旅程,從蹣跚學(xué)步到振翅翱翔,每年跟父親見面寥寥無幾,言語交流更是屈指可數(shù)。唯一陪伴最多是他過世前的三個月,我是眼睜睜看著他漸漸消逝,卻無能為力。
當(dāng)然,我不是在訴說自己的悲苦,只是想告誡對父母不孝的人:“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
想起最近走紅網(wǎng)絡(luò)的“父親撐傘”。這的的確確是一個感動了無數(shù)人的鏡頭。風(fēng)雨中,牽著自己的希望前行。但愿也能勾起某些人的良知,別光顧感概。
有些人,陪伴你小半輩子,很短很短。離開,一輩子,很長很長。請對他們好一點,好一點,再好一點。
古時候,有一位年邁的老太婆,因為體弱多病,又不能工作。兒子看她白吃白喝,是一種累贅,就想拋棄她。有一天,兒子狠下心來,背著她往山里走。途中,兒子一路聽背后的老母親折斷樹枝的聲音。他心中暗想:“一定是母親怕被拋棄之后,無法自己認(rèn)路下山,而沿途做記號。”他不以為然地繼續(xù)往更深的山里面走,好不容易到深山處人煙絕跡的地方,將母親放下來,毫無感情地說:“我們在此分別吧!你自己照顧自己。”此時,他的母親慈祥地對他說:“上山時,我沿途折樹枝為你做了記號,你只要沿著記號下山,就不會迷路了。”
你是我生的,養(yǎng)的、一手拉扯大的。你對我再不好,我都會認(rèn)為你是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