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系原創首發,文責自負。本文參與書香瀾夢第130期“靜”專題活動】
“只要我還一直讀書,我就能夠一直理解自己的痛苦,一直與自己的無知、狹隘、偏見、陰暗,見招拆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加繆
幾天前,我和同事們閑談。不知怎么談到了讀書。一個同事對我說:“知道你愛看書,你給我推薦一本書。”
一說到讀書,我頓時來了興致,忙說:“好啊好啊,我最近看了一本書,正好能解決最近遇到的問題……”
話還沒說話,另一位同事輕飄飄插進來一句話:“看什么看,你又用不上。你連書架都沒有,只有零食架!”
語氣中透著些許不屑和不認同。我們默契著沒有繼續這個話題。
可是我知道,我讀書不是標榜自己如何與眾不同,如何高尚脫俗,而是我內心世界的寧靜的歸處。
我自小愛讀書。
我對書最初的印象是在我們家的倉庫:倉庫里堆砌著各種雜物,盛滿糧食的大缸,散發著朽木味的舊家具,以及各種破破爛爛的雜物,還有就是——堆在墻角的書。我不知道是誰把他們放在那里的,他們在那放了多久,但肯定得是有一些時間了,因為它們也散發出難言的味道。書很多很雜,印象中有很多本《知音》雜志、《平凡的世界》、《鋼鐵是怎樣練成的》、戲曲故事等。
童年的讀書生活就在倉庫里散發著霉味的時光中開始了。
最先讀的是戲曲故事,第一篇就是《趙氏孤兒》,震撼于趙氏孤兒身世的悲慘。印象深刻的還有《竇娥冤 》、《墻頭馬上 》。我還讀了當時對我來說是大部頭的《平凡的世界》。可以說,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在讀這本書時模模糊糊地建立起來了。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倆不屈不撓對命運的抗爭讓幼小的我潛意識意識到:雖然命運艱難,但我們仍可以奮起拼搏,活出一個樣子來。長大以后,面對各種的困境,雖然有時心里也會受挫低落,但始終沒有服輸過,我會收拾好情緒再繼續拼搏。面對困境,我更強調的是主觀原因,而非一味抱怨客觀環境,可能就是《平凡的世界》給我埋下的一粒火種吧。它們為我打開了一點亮光。
我其實是一個笨小孩,童年的時光大部分來說對我是灰暗的,自卑、敏感、多疑始終籠罩著童年的天空。大人們認為我是一個笨小孩,我更以為自己是,覺得自己一定是個普通人(雖然現在也是)。讀書是讓一個人在書的世界,在他們構建的世界里,在自己與作者構建的世界里暢游,靜靜思考人生的意義,思考來路與未來,成為一個在平凡的世界里不那么平凡的人。
我感謝那時的我,感謝那些陪伴過我的書,讓幼小又自卑的我在逼仄、窘迫、昏暗的現實世界中解脫出來,有了那么一點得以喘息的空間。
是書讓我見識了各種現實世界的齷齪,見識了人性的險惡之后,仍對生活報以熱愛和激情,讓我除了痛哭之外還能找到有意義的事情做,就像那些偉人先哲那樣,面對逆境沒有沉淪,沒有萎靡不振,而是冷靜分析處境,調整心態,做到觸底反彈。雖然普通人不能像偉人做出偉大的事業,但把自己的生活越過越好,始終保持精神的昂揚,不也是一種偉大嗎?
書,是伙伴,是朋友,是導師,是我能深愛一生的愛好。愿書能給我解脫,給我力量,給普通的我不普通的生活,讓我有一處靜謐的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