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產品在第一版發布時就是完美的,何況永遠也不存在完美的產品。做互聯網產品必須要有迭代思維,產品迭代就是更早地讓用戶看到產品,然后通過不斷的反饋來優化產品以逼近產品目標的過程。
因為還沒有過其他產品生命周期的產品經驗,我主要談一談處于初級階段的產品迭代的一些個人想法。
1. 做好產品定位,從核心需求出發
做任何產品都要找準產品的定位,你的目標用戶是誰?如何排定他們的需求優先級是必須首先要考慮清楚的問題。這里有一個很經典的用戶需求kano模型可以幫助產品經理去做需求優先級排序。
基本型需求:產品必須具備的功能,用戶不用說你就必須要做的功能,如果沒有了它產品就失去了意義。比如音樂播放器無法播放音樂,地圖無法定位和導航。
期望型需求:用戶能說出來的需求,如果你做了會提升用戶的滿意度,但是沒有也不影響產品的使用,這種需求你做的越多用戶需求滿足度是線性增長的。
興奮性需求:用戶壓根就沒有想到的功能,當他見到此功能會產生“wow”的產品功能,這種需求越多用戶需求滿足度是曾指數增長的。
反向需求:不做還好,做了只會讓用戶反感的需求,比如某些軟件的捆綁下載、不能很好揣摩用戶心思的廣告和推送等。
對于初創企業產品還處于啟動階段,此時針對用戶的核心痛點盡快將產品落地滿足用戶的基本型需求即可,先實現能用,易用和好用可以等種子用戶驗證過以后再去做迭代優化。什么類型的用戶和需求都想滿足,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什么都做不好,與其做個半成品不如做好半個產品。
2.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這句話大家一定都不陌生,《精益創業》這本書里給了一個很經典的適合產品初期迭代模式的邏輯框架圖,通過MVP(最小可行性產品)小規模的科學試錯和用戶驗證迅速調整自己的需求解決方案,不斷反饋循環在產品得到市場驗證以后再做推廣和運營迅速積累用戶。
細節是魔鬼,不要過早就開始關注細節。在產品初期與內部測試部門協作或找一些符合產品用戶畫像特征的用戶來做體驗和交流來驗證你的需求解決方案是更重要的事。如果等到所有的功能細節都被認為OK的時候再去驗證的話,如果產品經理的想法是不靠譜的,在現在互聯網激烈的競爭大環境下,你晚一個月可能就沒有機會了,你就只能跟在別人屁股后面跑。在錯誤的道路上后退就是前進,如果能夠盡早得到用戶反饋盡快調整就有可能找到正確的產品方向。
3. 把握節奏,做好迭代控制,
雖然產品不是規劃出來而是演化出來的,但是產品經理還是要有中短期的迭代規劃,判斷需求的輕重緩急哪些功能在哪一階段做,產品目標拆解是很考驗產品功力的。有序的版本迭代能有效提升用戶的留存率。
每次需求迭代要有清晰的目標,不能為了迭代而迭代,或解決上個版本用戶體驗的槽點,或擴展功能。在具體的某一版本迭代時,一定要以文檔的形式確認好某一次迭代的里程碑和交互物,同時要讓產品、設計、開發和測試等全部團隊成員明晰這個目標并明確責任人,在每個交付時間點上做驗證。。
項目執行過程中會遇到各種無法提前預知的風險,產品經理要預估風險,在出現意外時靈活應對,當機立斷做決定是延期發布還是順延到下一個版本里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