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朋友的朋友圈里有個姑娘,85后,個子不高,白齒紅唇,初次見她照片便自覺有幾分高冷。朋友告訴我說,她是做珠寶生意的,是個角兒。我立刻奪來手機,好奇地將她的公眾號,發送的朋友圈逐一看個遍。我驚嘆于她經歷的豐富,自帶的閃閃發亮的光環,和一次次任性的做著人生各種不靠譜的決定。
北大畢業,留學比利時。別人好奇她怎么一步步從外交轉到了珠寶,她順水推舟的解釋到或許是緣分。然而我看到的卻是一個一步步跳起來摘果子吃的小女孩的樣子。如她所言,自己想做外交時,就努力爭取到在歐洲議會和國家糧食局實習的機會;想做金融時,就在每日通勤的火車上自學啃完了CFA六本英文教程, 并在花旗渣打畢馬威分別實習;被安排要臨時做別人翻譯時,就立刻狂補相關的藝術史。回國后,自己創業做鉆石當老板,跟朋友合伙做啤酒,開自己的工作室,家常便飯的忙到后半夜,再一早起床,全世界到處飛。
她家境不錯,本可以歲月安好,卻每一次都選擇了瘋狂,決然的不留余地。
(二)
老趙上個月末又去了蘇丹。除了打趣著說她快成了戰火中的玫瑰,我還能做些什么。六月末北京滂沱大雨,蘇丹停電,悶熱,外加罕見的電閃雷鳴。看著她一次次深夜拖著行李離去再歸來,或者因為戰爭被撤僑,我心疼著她的努力,卻更佩服這些年來她的勇氣與堅持。
大學剛畢業,她就自己爭取到了跟隨國家醫療隊去也門的機會,負責醫療隊的翻譯工作和里里外外的相關事宜。她很少跟我講工作的情況,直到撤僑歸國再找工作時,我瞥見了她的簡歷,上面赫然寫著中國援也門醫療隊50年來最年輕的總翻譯。‘你不是在分隊么’,我問她。她回道,‘對呀,后來就調去總隊了’。
認識她十多年了,對于結果,好的壞的,她總是這樣輕描淡寫,只是,每一次,她的努力,都是全力以赴,從來就不設退路。
(三)
和這樣的姑娘們相比,很多時候,我們選擇了一種退而求其次的人生。因為這樣那樣的規矩、風險和不確定,在戀愛時,我們不敢堅持自己真正喜歡的,而選擇了合適的,似乎還不錯的;在工作時,我們還是不敢堅持自己真正想做的,依舊選擇了穩定的,說起來體面的。只是,退而求其次的,也好過不到哪里去,不是么?
你沒有辦法在另一半眼里得到愛的回應,你惦念著夢想中他的樣子;你麻木你每日的工作,無法理解對于有些人認為的工作就是生活。你蹉跎著歲月,想著最好一覺醒來六十五。你一次次的壓抑著內心的渴求,感慨著要是怎樣怎樣的句式,然后又勸自己洗洗睡吧,明日依舊。
從來都不是什么歲月安好,你只是不敢努力認真的活著。你退而求其次的過著別人眼中的生活,或許年少時不曾有過什么風險,只怕老來時也少了些金戈鐵馬的談資。
當然,從來都沒有一種成功是絕對意義上的成功,我也不會將一份職業,一種生活凌駕于另一種之上。人之一生中,不過就是自己喜歡什么,期待什么罷了。之后,便是‘靠誓必實現的決心認真活著’了 (Lens, No.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