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在圖書館偶遇了一本書,《綠野仙蹤》,名字聽說過,看過外國的電影電視劇,以為這個名字是一本外國的書,直到那時才知曉,原來我國也有,還是清朝的。
與那些童話故事不同,我國的《綠野仙蹤》是一本神魔小說,準確來說這本書,融神魔小說、世情小說、歷史小說為一體,在傳統小說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突破和創新。書中寫人情冷暖,寫各色人物的表現,寫他們的靈魂世界,入木三分。古典小說的文筆總是令我驚嘆,比如這本書,他在人物塑造上,語言生動,個性鮮明,把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刻畫的極好,書中,比較多的是渲染神仙之道,對場景描寫上那是大氣流暢,而且還結合了人物的心理非常有力。
看到書時,我不禁想到了近幾年,關于小說抄襲的一些法律案件,抄襲套作,甚至,所謂的深度好文都有了套路,怪不得有人說文藝圈的霧霾,更重。文荒的時候想看一些好書,我所認為的好書,它連接著作者與讀者,是流暢的對話,思想的碰撞,靈魂的契合,比如《綠野仙蹤》,作者雖然借助了神仙的身份關注塵世,但是他依舊求是,用新的方式寄托著自己的人生理想。反觀現代的一些小說創作,真正意義上的深度好文是有的,但是不多,這是因為什么呢?
作家徐滬生說:想寫點真正有深度的東西,又怕編輯不要,不好賣;考慮賣得好,內容又沒什么深度。——朋友圈里所說的“深度好文”,其實都是他們寫爛了的一些東西,不過是酒壺裝新酒。只有讀書很少的人才會被糊弄,以為真是“深度好文”。畢竟,這個社會是個金字塔,最大的市場,是在塔底,最底層的那部分人,要掙他們的錢,就得往底下靠,拉低自己的檔次,而不是往上爬,提高自己的水準。就好像,沒有幾個人會去買一本關于量子力學的書,但《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銷量卻是上億的。
但是,一個寫作者不僅僅是寫作,作為一個藝術家,或者,努力往這條路發展的人,希望可以寫出獨一無二的、有特殊價值的作品,而不是鋪天蓋地、這本跟那本也沒什么不同的參考書。
所以在寫作上,不求你完美但求有進步,有深度,自己寫的東西要負責,也許不是為了當作家,但是既然寫就要認認真真,沒有人規定只有作家的文章才能有深度,也希望正在寫文的你,通過自己的文章展示出你清奇的思路,你有趣的靈魂。
我是劉妮妮,很高興在這里能與你促膝長談,微信:QQ174744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