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無非是兩個字,“熬”和“拼”,很多人以為自己可以熬,熬了很多年以后發現還是要“拼”,那還不如,早一點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李宗盛
最近大熱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雖然已經播完了,但每看一集,就會被無數次扎心。
這部劇講的是35歲的羅子君,從大學畢業工作了半年,就聽信了老公“我養你”的鬼話,從此當上了只會買買買的全職太太。
孩子已經上小學了,家里有保姆把水遞到手上,老公事業有成,不僅讓小家熠熠生輝,還能在經濟上幫襯自己的媽媽和妹妹。
看起來“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絕美生活里,老公突然提出了離婚。
毫無工作經驗和生存能力的中年棄婦羅子君被迫闖入社會,還拖個孩子,未來在她面前開始展現出最猙獰的一面,來彌補她在前十年所躲過的一切艱辛。
看這劇之前,我偶爾也存著這樣那樣的小心思:大家都說男孩該窮養、女孩要富養,老公養我就好了。沒必要又要帶孩子又得每天按時上班,不如在家當家庭主婦算了。
然而這部劇如給我一記驚雷。我也有一個孩子,如果我將這種想法傳達給我的姑娘,將來她也面對了子君一樣的家庭婚姻狀況,該怎么辦?
所謂的女孩應該富養,怎么樣才算正確的富養?
電視劇是生活真實的寫照。面對離婚這件事,似乎對女性的傷害比男性大得多。就像子君的丈夫從來不會擔心子君會主動提出離婚。
因為男性在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人給他灌輸不切實際的童話故事。
男性從小就被塑造為成年后是家庭的支柱,他需要承擔責任,而且永遠沒有不勞而獲的可能。
他們天然知道人生需要努力奮斗、積極上進。如果男性靠別人養著,則會被稱作“小白臉”、“吃軟飯”,會被所有人所不恥。
所以,他們從不懷疑自己是否應該去工作。沒有應不應該,只有必須!
男性的人生永遠不會失控。
波伏娃曾這么說: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于不論在成年還是小時候,他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于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通常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這也是子君和她丈夫不一樣的立場。
富養其實是我們的社會為女人營造的一個夢幻童話。
從小我們的耳邊就充斥著:“女孩何必辛苦呢?”
“女孩子嘛,就得嬌生慣養!”
“女孩子讀書好不如長得好!”
“女孩子讀了書,找個好老公,安安穩穩的度過一生多好!”
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在給女孩畫一張看得見摸不著的大餅。讓女孩誤以為:不管怎么做,我都是有退路的。嫁個好老公,一切都萬事大吉了。
子君在被離婚的時候,有退路嗎?在離婚后找工作的過程中,有選擇的權利嗎?
如果我們富養女兒,就是給她穿名牌,吃最好的,玩最好的,學最好的,然而好東西是沒有盡頭的,最終只能培養了她追求物質享受的習慣。
就如子君,從小錦衣玉食,不知人間疾苦,長大成為一個毫無生活能力的家庭主婦,有一天老公這個超級飯票沒了,人生失控的痛,誰能替她體會?
段子里說,只有丑的女孩才會用功讀書,長的好看的都被男生約出去玩了。似乎有了姣好的容顏,男孩子的追捧,生活就會優待一樣。
然而生活的真相卻是“天生麗質難自棄”的女孩永遠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一生幸福順遂的也永遠是別人家姑娘。
真正的富養是讓女孩努力讀書修煉,是讓女孩“腹有讀書氣自華”。漂亮的外表也許可以換來一次熱戀,但絕對撐不起一場婚姻。就如劇中的子君,苦心保養的好臉蛋最終卻被一個外表平淡無奇的女人打敗。
童話故事里,王子公主結婚就是故事的終點,回歸到現實,結婚后生活的考驗才真正開始。
在婚姻這場持久戰里,那些年努力讀過的書,才能幫女孩撐得更久一點。
培養孩子,培養的是她從小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獨立探索、獨立行為的能力,沒有這些能力,孩子永遠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永遠只能依附別人,被別人擺布。
普通人家的姑娘,學歷加持與知識打底才是幸福人生的真正開端,它帶來的獨立與自信將在余生里發光發熱,把女孩們帶到更好的地方去。
教育她一定要好好念書,把別人用來出去玩的時間用來努力念書。
因為那才是她通往幸福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