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熱干面
熱干面與山西刀削面、兩廣伊府面、四川擔擔面、北方炸醬面并稱為中國五大名面,是頗具特色的過早小吃。熱干面是武漢最著名的食物之一,是武漢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面條纖細根根有筋力,色澤黃而油潤,滋味鮮美。拌以香油、麻醬、蝦米、五香醬菜等配料,更具特色。熱干面原本是武漢的小吃,因距信陽較近,傳到了信陽之后,成了信陽人的最愛,故有另有信陽熱干面。
北京油條豆汁
油條是我國傳統的大眾化食品之一,它不僅價格低廉,而且香脆可口,老少皆宜。油條的歷史非常悠久。我國古代的油條叫做“寒具”。唐朝詩人劉禹錫在一首關于寒具的詩中是這樣描寫油條的形狀和制作過程的:“纖手搓來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夜來春睡無輕重,壓匾佳人纏臂金”。這首詩把油條描繪得何等形象化啊!油條是北京最常見的小吃,一般作早點食用。
上海糯米團
糯米團是老上海人的傳統早餐,在寧波和上海的一些地攤上,均可以見到這些特色的傳統早餐。糯米搟成薄薄的一張面餅,在上面放點榨菜,夾一根油條,卷成一個團子,就這樣,純正的上海糯米團就完成了。
寧波湯圓
湯圓是寧波的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起源于宋朝。當時各地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nuo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nuo米球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與北方人不同,寧波人在春節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
重慶酸辣粉
“重慶酸辣粉”是重慶城鄉間廣為流傳的傳統名小吃,主粉由紅薯,紅苕,豌豆按最佳比例調和,然后由農家用傳統手工漏制而成。
內蒙古:烤羊腿
烤羊腿是呼倫貝爾招待賓客的一道佳肴名菜。烤羊腿是從烤全羊演變而來。相傳,生活在中國北方廣闊大地上的狩獵和游牧的民族,常在篝火旁烘烤整只的獵物和整羊進食。人們逐漸發現整羊最好吃的部位是羊后腿,便經常割下羊后腿烘烤。單獨烘烤的羊后腿不但比烤整羊時間快,而且更加味道鮮美,食用方便,烤羊腿遂逐漸代替了烤整羊。經過長期的發展,在羊腿烘烤過程中逐步增加了各種配料和調味品,使其形、色、味、鮮集一體,色美、肉香、外焦、內嫩、干酥不膩,被人們贊為“眼未見其物,香味已撲鼻”。
天津美食: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鮮美而譽滿全國,名揚中外。狗不理包子倍受歡迎,關鍵在于用料精細,制作講究,在選料、配方、攪拌以至揉面、搟面都有一定的絕招兒,做工上更是有明確的規格標準,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每個包子都不少于15個褶。剛出屜的包子,大小整齊,色白面柔,看上去如薄霧之中的含苞秋菊,爽眼舒心,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膩,一直深得大眾百姓和各國友人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