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貓的前兩年,就總想著或許我也可以養兩只貓,給它們取名叫“淘貓”和“賤貓”;或者給它們取兩個更為吉利的名字:“多錢錢”和“錢多多”。
終于有一天,母親抱了一只黃色豹紋貓回家,我靈感忽現,參照《我是貓》里“任咱家咪呦咪呦叫得凄楚悱惻,那個女傭就是無動于衷”一句,給它取名叫“咪呦”。結果,貓如其名,一成年,它當真每晚“咪呦咪呦”叫個不停,讓人難以安生。這個問題直到家里收養了小母貓丑丑才開始好轉。丑丑剛到家時兩個月大,圓圓的腦袋飽滿得讓人看了心里歡喜,深褐色花紋似乎著意在面門勾勒出眼和唇輪廓線,眼里野貓特有的警覺和媚惑神態讓我想起少年的娜塔麗·波特曼。吸取給咪呦起名的教訓,我把母貓的命名權讓渡給母親,她叫新小貓“丑丑”,希望丑丑像丑小鴨一樣,長大能變成閃閃動人的貓美人。
沒等丑丑漂亮起來,半年后它生了第一只不漂亮的小貓。初為貓母,丑丑不會給小貓喂奶,便叼著小貓走到你面前,“啪嗒”把小貓扔在地上,喵喵叫得溫柔又無助,眼巴巴望著你,求你給它喂孩子。為此,我專門買來寵物奶粉、奶瓶和注射器,慌手慌腳地當起貓保姆。有一天,小貓脹肚了。我查遍百度,大概知道情況危急。無奈把小貓托在手里,打量著這個剛出生十多天的貓崽——小貓時常讓丑丑當玩具,抱在懷里又抓又咬,我看到它的一只眼睛讓貓媽媽打得睜不開了,鼻子隱隱有未干的血跡,下巴斜向延伸到勁前有道長傷痕——我看到,還沒睜開眼睛的小貓顫顫巍巍,拼命抗拒著它還未能理解的災禍。我不忍心它來世界一遭沒有名字就離開,就對照它球球團團的外貌,給它起名“小面團”,一個純潔如天使的名字。結果,得名的第二天,小面團脹肚全然康復,丑丑竟一夜之間會給孩子喂奶了。
有人說,不要給想送人的寵物取名字,名字一事向來意味深長。寵物有了名字,就不再是自然界普普通通的一只動物了,因為你將你的思慮和感情通過名字加在它身上,這一生,你都會和它有牽扯不斷的聯系。對我,這種感覺快得始料未及——給小貓起了名字,就想看它長大的樣子。這只原本打算送人的小貓因為有了名字被留在家里了。
國家剛剛頒布二胎政策,丑丑即生了第二只小貓。小貓毛色灰黑,我馬上想到“黑塞”和“黑格爾”,這兩個名字被母親否決了。她說小貓名字還是簡單點好,二貓孩看著像只小豹子,叫“賽虎”或“黑豹”吧!這讓我想到了路虎、捷豹和天貓……
如何給貓取個別致的名字?一位驢友的愛犬黃了吧唧的,就叫“吧唧”;那么,我這小貓灰不溜湫的,叫“溜湫”?和小面團比,它黑咕隆咚的,叫“隆咚”?小貓和白底黃花的小面團湊到一起倒剛好像一道“黑白菜”,訕訕地說,不如小面團改名叫“小白菜”,新出生的貓叫“小木耳”吧!這個動議自然是玩笑。小學好友說,起個可愛的名字主人叫著也開心,她推薦叫“萌萌”;大學的好友性格跳脫,提議叫“嘣嘣”,我說干脆叫“萌嘣嘣”吧!皆大歡喜!
時常感覺小貓眼里有憂愁,想到“應效樂天自嗒然”一句,我也許可以叫它“嗒嗒”。——如果說名字會投射主人對寵物的感情,養了貓,有貓的快樂和貓之為家貓的愁苦如鐘擺的兩極,艱難抉擇、難以計數的內心斗爭聲聲頓挫回響在心里,揮之不去卻始終難以取舍。或許,我最該做的是把它們趕出門去,讓它們以貓的方式與尋找一個專屬于自己的名字——那是一個除了天地神明與它們自己,再無他人知道的最適合的名字。
在小面團長大后,名字不再適合它的外貌特征了,團團會壓門把手開門,想改叫它“一休”,可母親朋友的外孫搶先叫這個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