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第一章,結合序言和前言來記錄。(50元好值,每周最少一次讀書是有保證了。明天要交的方案都往后靠了。)
根據作者絮絮叨叨的前人研究基礎梳理對比以及自己的小雜思。基本上得出這樣的一個思路:溝通——認知——共享——合作。
ps.學術研究的竅門,就是分類。比如起源,人類,那么遠可追溯到黑猩猩,近可追溯到一個人的嬰兒時代。那么關于人類溝通的認知研究,有一個重要的研究就是關于類人猿和嬰兒的溝通差別與語言發展進化。盡管如此,這個觀點的提出,依然很有趣。所以我tm比較信那句,人就是人,超物種進化論不靠譜。
淺讀難以深思,簡單記錄觀點如下。讀書就是一個發現新奇的小旅行——
(一)關于手勢描述
1??不同語種人在受試時,不管母語的語法順序差別多大,在用手勢描述或圖畫重組時,他們所運用的順序都一樣:施事者——受事者——動作。作者說,這暗示著, 手勢比起言語,應該是認知上更基礎,更穩定的一種渠道。此刻,可參考你畫我猜的超火小游戲,同樣的場景,對一件事情的描述,是否應用了這種辦法,下一次可以嘗試。
2??幼兒滿周歲還不會講話,就會用手指物動作,來指涉不在眼前的物品。而黑猩猩雖然會指著東西,告訴人類他們要什么,卻沒有辦法用同樣的以手指物方式,指涉不在現場的東西。(此刻存疑一處,應該是不用手指物,但不代表不會用其他方式表達,避免類似的情境以及因此產生的后果。)(思考嬰兒指涉不在眼前物品,可能是與記憶有關,而想起動物也有關于記憶的表現。)作者此處的實驗引用,是為了引出一個觀點:有能力溝通彼此都知道 但卻不在場的東西 并不一定要依賴語言 而要仰賴更深的社會認知技巧。這些認知技能,是語言發展上區別兒童和黑猩猩的一條重要分界線。
(二)關于語言發生
1??類人猿所發的聲音,幾乎都是由基因決定,而不是靠學習而來。
2??考古人類學 研究人類的發音部分演化
3??左腦提供語言建構的生理基礎。為語言腦側化現場。
(三)關于溝通
1??人類以“閑聊”取代猿猴的“梳理”,建立了社會凝聚力,才是語言演化的緣由。該理論與“合作為語言演化之本”觀點一致。
2??擁有共同概念基礎的能力——共同的注意力 共有的經驗 相同的文化知識,是所有人類溝通必備的重要條件。這里有一個特別好玩的實驗思考,可以當故事一樣講。當手勢動作開始之后,溝通對象會因一個:Why“他為什么要把我的注意力引導到那里去?”而展開之后兩個人之間的故事。
3??利社會動力 prosocial motivation?
人類的溝通動機基本上是合作性的,我們不僅會告知對別人有幫助的事,而且當我們對別人有所求時所用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讓別人知道我們渴望什么,并期待他們會主動協助。(好像利他并不能足以支撐,這是人類所獨有的特征。)
4??人類的溝通行為本質上是一種合作的事業,在彼此假定的共同概念基礎下,彼此假定的合作溝通動機下,以最自然且平順的方式進行。
5??共享意圖的技巧與動機,溝通人類溝通的合作式基礎結構。
人類合作由現代行為哲學家共享意圖和我們意圖所組成。大家有共同的目標 ,共同的意念,共有的知識,共享的信仰,且有合作動機的情境下進行。此處作者有一個有趣的描述:這種共同性在社會互動中,如文化組成的體制,像金錢 婚姻 政府,都只存在于一個集體建立的體制現實里,我們身處其中,有一致的信念與行動,仿佛這些體制真實存在。語言也是一種合作活動之一。
——————————————
一個疑問:最后,人類才開始在相互合作的情景外,為了更高層的非合作目的,以這種新的合作方式溝通,因此得以說謊的方式欺騙他人。——為什么事說謊的方式欺騙他人?難道是說溝通就是為了合作,非合作目的的溝通的非合作目的,就是說謊欺騙?
學習即演化——所以每天學習一點點的人 進步即比你演化的更高級——我也要成為更高級的人??
看完第一章,很久沒有的一種感受,學術類的研究內容,還是要一氣貫通的通讀,才會有一種完整的增補 刪減 替換的思路建構。要不然你看的這一張論點論據 有可能是為了在下一章推翻或只為踮腳所用。
這本書也可以應用于傳播 社群 產品友好表達和優化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