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是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字詞句篇、聽說讀寫諸能力的綜合訓練。教學生作文,其實就是要求學生獨立地、正確地運用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生活中,沒有人不會說話,但要作文卻普遍認為很難。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加強低段的“隱性作文”訓練,對于其今后更好地掌握說話技巧,提高寫作水平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對此,我做了這樣一些嘗試: ?
一、剪貼本的出現
在低段學生的識字量和字詞積累很有限的情況下,我在班級開展了剪貼本的活動。所謂剪貼本就是---學生在一本軟抄本上面貼上一些字詞,再畫上一些相應的彩圖。
我做剪貼本分這么幾個階段:
1、剪貼單獨的會認的字詞。
2、剪貼上會認的字詞組成一句話。
3、用學過的字詞寫上一句話。
4、寫好一句話后再給這句話配上相應的彩圖。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積累字詞,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學到語文的知識。既學到了語文知識又培養了興趣,還增長了美術的繪畫功底,真是一舉幾得之事啊!現在我們班已經經歷了從單個的字到優美的詞語,又從詞語到句子,從句子到段落的過程。孩子們做得不亦樂乎,很是感興趣。
二、口頭語言表達的訓練
1、口頭說話訓練;可以讓學生根據多媒體提供的畫面進行口頭說話的訓練;可以讓學生把看到的畫面、人物和事情,通過聯想,概括地說幾句話或按順序說一段話。
例如當我教到三冊第五單元的語文天地的看圖講故事的時候,我就先在課件里放出這個小故事。因為課件里配有音樂和圖片,孩子們很感興趣,大家紛紛舉手發言,大概講出了故事的內容。我再在孩子們說的基礎之上增加了故事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整個故事就變得很精彩啦!
2、表演創設情境。
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在具體的情境中實踐培養出來的,沒有具體的情境,學生就不可能承擔有實際意義的表達任務,也不可能有雙向互動的實踐過程。例如教學《自我介紹》,我們是否可以分小組設置不同的情境,有的小組可安排為新生聯歡會上的相互自我介紹,而有的小組則可安排在家中的相互隨意介紹……場景不同,講話的語氣語調就不同,學生不僅會產生新鮮感,小組之間還可以展開競賽。再如教學《借鉛筆》,我們不妨給學生化個妝,戴上動物頭飾,進行實地表演。一年級的孩子最樂于扮演角色,也最容易沉浸于角色,教師要充分發展角色意識,以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又如在教學《王冕學畫》中有一段很美的雨后荷塘的描寫,孩子們聽了范讀又看了彩圖,興趣立刻就被提了起來,當問到:“王冕為什么要學習畫畫荷花?”時,大家紛紛舉手,暢所欲言,有的說:“荷花太美了,你看雨后的荷花更加鮮艷啦!”有的說:“下過雨的荷葉上還有水珠在滾來滾去呢,就像珍珠一樣,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呢!”孩子們說的真好,我就在大家體會的基礎上指導了朗讀,大家讀得非常有感情,真是太棒啦!
3、延伸課文結尾繼續想象,進行口頭作文
低年級語文教材中,童話、寓言占的篇幅較多,這些故事中往往有許多言已盡而意未完的耐人尋味、值得探討的結尾。課文學完了,學生的思維還停留在想象中,這正是進行口頭作文訓練的大好時機。教師可以利用這些“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材料,讓學生聯系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來延續課文。如學了《龜兔賽跑》,我讓學生編《龜兔第二次賽跑》;學了《小猴過生日》,我讓學生說說小猴為什么不受老鼠送來的禮物,老鼠以后會怎么做;學了《白頭翁的故事》,我讓學生想想白頭翁自從有了這次教訓,它會怎樣改過自新。在學生編故事時,我不時地引導、補充,學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就這樣創造出來了。根據課文結尾繼續想象并口頭續編故事,有利于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發展,對于提高學生的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也大有幫助。
例如教學《狼和小羊》這一課,可讓學生延伸性想象結尾:狼向小羊撲去以后,將會發生什么事?引導學生根據平時閱讀的課外讀物,根據他們的生活經驗,進行思維發散和大膽想象,然后口頭作文。通過互相啟發,學生努力尋求不同的結局,無形中在培養求異思維的同時進行了多角度的、發散型的思維訓練,新奇的設想層出不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在這有趣的延伸性想象中得到了培養,口頭作文能力也悄然提高了。
又如《該怎么辦》一課,講述了小明每天幫助王爺爺取牛奶,不要報酬,王爺爺過意不去,定要付錢答謝,小明感到很為難,不知該怎么辦。這時就可以讓學生自由來表述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是小明你會怎么做?有學生說:“收下錢,每天照樣送奶”、“不收錢,以后也不送奶”、“先收下錢,照常送奶,以后用錢給王爺爺買禮物”、“找朋友說服王爺爺收回決定”等,都符合故事情節,應給予肯定。在交流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把自己想到的說出來,對其所說辦法不表示隨意否定,只在語言表達上要求學生把話語說清楚就行。
4、創編童話故事發揮想象,進行口頭作文
童話故事生動有趣,學生愛聽也愛講。針對學生這一愛好特點,教師要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來創編童話,并為學生開設各種展示“成果”的活動。如課前開展“三分鐘講童話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鍛煉;每周一次評選“童話故事大王”,激勵學生不斷進步;每月組織一次讓學生給附近幼兒園的小朋友講童話故事,在活動中讓學生看到自身的優勢,從而激發他們對“講童話”這種特殊的想象性口頭作文形式的興趣。
比如抓住各種文具、電器等事物的作用及特點口頭編故事《書包村里的故事》、《家用電器比本領》等等。或者介紹一些動植物的特點編故事,如根據含羞草一碰就低頭,編《含羞草的故事》,根據螞蟻的呼吸器官在腹部的特點,推想螞蟻頭部可以長時間地潛入水中,寫個《螞蟻打賭》的故事;根據蝸牛喜潮濕,雨后才出門,爬得慢的特點,想想在他身上會有什么故事發生呢?還有《猴子的屁股怎么紅了》、《長頸鹿的脖子為啥變長了》、《大象的鼻子怎樣長長的》等等。
要教會學生作文,確非易事。身處一線教育教學的我們,要真正的認識自己肩負的責任,在作文教學的起始階段就要把握基本要求,才能為小學生作文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