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瑪嗒嗒(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想要精通某事必須要對它真正上心,想在某個領域出類拔萃,必須為之癡迷。很多人說他們渴望成就偉大,卻不愿為此做出必要犧牲,他們關心的事太多,無論重要與否,都浪費了太多精力。這沒什么不好,歸根結底,偉大并非常人所及。——《曼巴精神:科比自傳》
我們常說科比精神,曼巴精神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最近看了《曼巴精神:科比自傳》算是對他有了一絲絲了解,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他的籃球比賽之道。與其說是比賽之道,不如說是人生之道。
比賽不是你一個人在戰斗,一個人研究戰術,一個人討論球技的精髓,更多的是和對手、教練以及很多我們人生路上的陌生人。
這本書的一開頭,科比開門見山敘述了另一半瓦妮莎的重要性:
如果沒有我們妻子瓦妮莎,我的故事、職業生涯和奉獻都無從談起。感謝你的陪伴、耐心,以及和我一樣強的競爭心,你是我的終極隊友。
這一段文字足以證明了瓦妮莎對科比的重要性,使我想起了錢鐘書在《圍城》的序里寫道:
這本書整整寫了兩年。兩年里憂世傷生,屢想中止。由于楊絳女士不斷的督促,替我擋了許多事,省出時間來,得以錙銖積累地寫完。照例這本書該獻給她。
大家一定都聽過這么一句話: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
從這句話里面我們能了解到,一個男人在事業上想要取得成功,那么必定和他身后的女人有著莫大的關系。
科比亦如是。
1、細節決定成敗
科比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成功,關鍵就在于對細節的極端重視,賽前準備和比賽研究都是如此。
想起之前做護士的時候,當時有治療班,護士每天要負責藥物的核對及器械的消毒等,我竟然對曾經一時爛熟于心的操作也會感到生疏。
當時有個護士長,她就有個習慣,只要自己上班就一定要用手去抹下搶救車下面以及口服藥框框里是否有灰塵。
如果她摸到了灰塵,那肯定是說明治療班護士沒有做好,或者是沒有做足夠好。然后會拿下小本本,記下這位護士的疏忽。
細節看似很重要,但在平時生活中又很被疏忽。正因為是細節,所以更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真實本質以及ta是否專業,涵養等。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
在全隊常規訓練之外給自己大量加練,即使在他的休閑時光,他依舊如此自律。他曾研讀裁判評價,可避免微小違例,都是因為花費了時間去掌握裁判員的局限性。
一個不經意的細節,往往更能夠反映出一個人深層次的修養和對心底的熱愛。
2、日益精進、持之以恒才是戰勝別人的關鍵
大部分人在自己的領域都沒有達到足夠的技能水平,這使得無法向杰出人物一樣,感受心理表征的真正力量,來規劃評估他們的表現。
心理表征是認知心理學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信息或知識在心理活動中的表現和記載的方式。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動中的內部再現,因此,它一方面反映客觀事物,代表客觀事物,另一方面又是心理活動進一步加工的對象。表征有不同的方式,可以是具體形象的,也可以是語詞的或要領的。
大多數人對別人的成功都嗤之以鼻,那是因為他們沒有看到別人的努力和付出。愛嘲笑別人的人,水平一定很有限。
高手之間惺惺相惜都是有原因,因為他們都能理解別人的努力。
也許有人會說,我一輩子都沒有達到自己的夢想。那么請問:你努力了嗎?
科比為了把對手琢磨透,不管你是艾弗森、麥蒂還是卡特,他的目標都是:吃透你。為了做到這一點,為了能破解難題,他愿意比其他人做得更多。
這對他來說,其樂無窮。
看過《終身成長》的朋友們就能明白:不是有些人天生就擁有基因,和特定的才華。
天才就是刻意練習的結果,有目的的練習,反饋,走出舒適區,反復正確的練習才能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
3、訓練哲學:向成功的人學習
成功的人都會說這么一句話:“如果我比別人看得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科比訓練籃球也是如此,如果有些事情已經被其他偉大球員證明有效,而且對你同樣有效,為什么要另辟蹊徑呢。
模仿是學習最簡單最直接的方法。
人之所以會成長巨大,不就是在吸取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不斷的創新嗎?
我們沒有理由舍近求遠。
或許有些人常常瞧不起模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蘋果,從來就是對人類有限生命的尊重。
有些人是能力不夠,有些是堅持不夠,人都不是生而偉大,而是每一天切切實實的聯系才能改變你。
就像網友說的,瘋狂的自律,瘋狂的努力,瘋狂的自我要求,這種渴望和精神,才造就了NBA史上最耀眼的球星。
《摔跤吧,爸爸》里,姐姐去體育學院的前期,被教練那些花哨的比賽動作弄得心浮氣躁,并從內心懷疑爸爸的訓練方式,后來栽過跟頭后才明白爸爸的技術并不是過時,而是摔跤的基本核心技術。
偉大的人歷練出來的狠厲,可以避免我們少走許多彎路,方向對了,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持往正確的方向努力。
卓越的品質源于堅持。
4、不恥下問不丟人,恥而不問才可怕
科比好奇心很強,不管跟誰在一起,教練還是隊友,不管當時他在做什么,比賽還是訓練、度假,都會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打破砂鍋問到底。
“在我兩手空空,一個縱觀絕也沒得到的時候,我的心態總是這樣。”寧可現在尷尬也別以后出丑。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做再多努力,出多大洋相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多年以后你依舊一無所事。
這才是最尷尬。
相信我們在孩提時代都聽到過老師跟我們說過這么一句話,老師經常鼓勵我們要多問問題,敢于問問題,懂得問問題,千萬別把遺憾留到高考之時。
有人說: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對,就是現在。
5、 何為“曼巴精神”?
“曼巴精神”是種思維模式,它不在于尋找結果。而在于如何做才能取得結果,在于從現實到目標的這個過程。它是一段旅程、一種方法、一種生活方式。
上次看了科比的一個演講,沒想到科比從2歲就打籃球了。
主持人也很驚詫,為什么2歲就開始知道自己想到什么,并去全力以赴。我認為的曼巴精神,就是嘗試去做最好的自己。
不管何時何地,你都要努力讓自己變得比昨天更好。
我們都知道科比“凌晨4點洛杉磯”的故事,那代表著曼巴精神的核心之一——努力。
克里希那穆提曾說:“真正的行動力是不需要使用意志力去堅持的。”
科比曾經說過,只要還在打籃球,我就想拿下冠軍。與其說他是球星,不如說他與身俱來背負的一種精神:雄心、野心、和努力。
拿破侖的這句話,我們都已耳熟能詳,“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科比無疑是最好的球星。
真正的科比球迷也應該像科比一樣,偶像的指引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活出自己的精彩。只要在人生階段,勇于挑戰,盡其所能,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把分內工作做到極致,這就是真正的“曼巴精神”。
最后用書中的一段話作為結尾——
做科比的球迷,不能去幻想“如果我是科比,那該有多好”,而應該問自己:“如果科比是我,他會怎么做?”——然后,只管去做。
向偶像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讓自己配得上他。
以上。
參考資料:《曼巴精神:科比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