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哥美女小編你好,本人申請開通今日頭條自媒體。賬號名:汽車知己,希望給予通過。謝謝
開始今天的話題之前,我們要首先明確一下汽車的驅動方式有哪些?
根據車妹的市場調查,目前市場汽車主流的驅動方式有以下5種:前置前驅(FF)、前置后驅(FR)、四輪驅動(F4)、后置后驅(RR)、中置后驅(MR)。
發動機布置?
前置、中置、后置這些概念是針對于汽車發動機放置的位置來講的。顧名思義,前置就是將發動機放置在車身前部的發動機艙內;中置就是將發動機放在車體中部(駕駛艙和后軸之間);后置就是發動機布置在汽車后部。
車輪驅動方式?
而前驅、后驅、四驅這些個概念是針對于汽車整體的驅動方式而言的。前驅即汽車兩個前輪驅動;后驅是指由汽車的兩個后輪驅動;四驅車便是四個車輪同時驅動。
這兩個概念不同的排列組合會有什么樣的效果呢?
1、前置前驅
Front—engine Front—drive,簡稱FF
前置前驅的組合俗稱“拉著走”,是現在絕大部分轎車采用的布置方式,前置前驅(FF)是指發動機放置在車的前部,并采用前輪作為驅動輪。由于前驅車不需要傳動軸、后驅動軸和后齒輪箱,變速器和差速器被裝配在一個殼體中,組件少而且集中,并且由于動力傳遞直接,減少了損耗,運轉效率更高。所以簡單一句,前置前驅成本低,運轉效率高,車內空間受影響較小。
缺點:因驅動、轉向都靠前輪,所以輪胎磨損程度是后輪的兩倍;高速轉彎時重量會擠壓到前輪上,從而導致轉向不足;高速起步時車會抬頭,降低了前輪的摩擦力導致打滑空轉,浪費動力。
代表車型:Passat、Accord、飛度、寶來等
2、前置后驅
Front—engine Rear—drive,簡稱FR
前置前驅俗稱“推著走”,是一種比較經典和傳統的驅動形式。轉向輪和驅動力一前一后,各司其職。
優點:在拼合良好的路面上啟動、加速或爬坡時,驅動輪的負荷增大(即驅動輪的附著壓力增大),其牽引性能優越;軸荷分配比較均勻,因而具有良好操縱穩定性和行駛平順性,并有利于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轉向輪是從動輪,轉向機構結構簡單、便于維修。
缺點:由于發動機在前驅動輪在后,所以需要傳動軸傳遞動力,導致后座中間地板中間有一道凸起,影響了車內空間和布置,同時也增加了車輛的重量,多了傳動軸環節也增加了動力損耗。高速轉彎因前輪改變方向而后輪運動方向依舊向前,車輛容易甩尾,俗稱漂移。
代表車型:由于前置后驅的價格昂貴,僅有部分高級豪華轎車為追求行駛性能,依然采用這種較為傳統的驅動形式,如國產寶馬325i、530i以及檔次更高的進口寶馬轎車。
3、前置四驅
Front-engine,Four-wheel drive layout,簡稱F4
前置四驅是指汽車發動機位于車輛前端,并且是四輪驅動,一般用于SUV以及豪華轎車。主要分為全時四驅、分時四驅和適時四驅。
優點:行駛穩定,在野外山坡、灘涂、泥地、沙漠 等地尤其顯其特點。
缺點:自重增加,油耗較高,維修保養比較復雜。
4、后置后驅
Rear—engine Rear—drive,簡稱RR
后置后驅是目前大型、中型客車采用的驅動形式,轎車以保時捷911為主。
優點:與轉向輪分開的同時也取消了傳動軸,減輕了車身重量提高了燃油經濟性。兼顧了前置前驅和前置后驅的優點。
缺點:同前置后驅一樣,但由于發動機后置,導致車尾重量加大,一旦甩尾結局不可想象。
代表車型:除了以保時捷911超跑為代表的后置后驅車型,還有兩種代表車型可能讓人大跌眼鏡,就是smart & 公交大巴。yes!你沒有看錯,就是汽車界的鼠和象~
5、中置后驅
Middle—engine Rear—drive,簡稱MR
中置后驅是大多數運動型轎車和方程式賽車所使用的型式。此外,某些大、中型客車也使用該型式。
優點:可取得最佳的軸荷分配,操縱波動性和行駛平順性較好。分量集中,車身平擺方向的慣性力矩小,轉彎時,轉向盤操作靈敏,運動性好。
缺點:侵占汽車內部空間,車廂只能安放兩張座椅,所以一般中置引擎的跑車都只有一排座椅。發動機靠近車廂內部,噪音大,不是每個人都喜愛這種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