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靈魂像花朵一樣盛開,盛開在我的心中,開啟我的心門。
——題記
人生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清閑沒壓力,對我的成長既沒有好處也存不下錢,但我選擇它,起初也并不是因為想獲得技能或者賺錢,在生活各方面都一團糟的時候,我迫切地想重塑我的身心靈狀態,尋求生活的平衡。在最開始的幾個月,我確實做到了,早睡早起,下班后便讀書,周末去圖書館還書借書、和舍友去看電影、和朋友去吃飯,每天和媽媽視頻聊天。最最開心的是,畢業后失眠的頻率從每周一次到每月一次,至現在再也不會失眠,我能夠感受到身體能量的平衡,而不是滿滿的惴惴不安。而后對工作、未來的思慮使我親手打破了這一平衡,沒有想好便沖動地向前走了一步。
回家后,給自己安排了另一條路,雖然又是無疾而終,但終是收獲了親情,這么多年終與我的原生家庭和解,能夠理解他們的一言一行,不再因為終日的爭吵而讓自己受傷。
人生的第二份正式工作,本著修正我性格的目的,也帶有一絲絲的賺錢的目的,已經堅持了8個月,做到了我以前從未想過我能做的事,卻依然沒有賺到錢。還未想好下一步做什么,但時刻準備著離開。
今天在簡書上看到同齡的女孩辭職去國外做義工旅行3個月的文章,心生感慨,人生應當有一萬種可能,而我正經歷著其中的一種。雖然看似平淡,卻自有其中的韻味在。
某次開會提到“這也是一種關愛”這個作文題,語文老師輪流講審題。第一位老師說關愛可以想到家人的、朋友的、老師的愛,選擇一種寫;第二位老師說這個作文題關鍵詞在“也”這個字上,除了我們大家都能想到的,還可以寫陌生人的、大自然等等;第三位老師說,首先“這”是一個指示代詞,這是指什么,此外,對我們能夠產生影響的,有三類,家庭、社會、自然,家庭自然是指自己親人的愛,社會比如老師、朋友、陌生人,都會給予我們感動。
不知為何我就記住了這個作文題,老想,如果讓我寫,我會寫什么。小時候特別怕寫作文,所以現在也特別同情理解這些孩子。明明對生活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感受,卻要被逼著寫這些模式化的作文。
不想談“關愛”,只想談“愛”。一直覺得,若這個世界上還有全心全意無私地愛著我的人,那便只有媽媽了。所以我也想為了媽媽,什么年齡做什么樣的事,把世俗的事完成了,讓她稱心,再去做我理想的事。
如果讓現在的我寫這篇作文,我可能會寫,以前覺得父母讓孩子自由,放手去做他們自己想做的事才是愛,而如今發現,父母對孩子的包辦式心理,也是愛。
孩子想要父母無條件的愛,該放手時放手,該支持時支持,美名曰這才是真正的愛。但卻沒有想過,父母也是人,他們也想要愛,希望孩子能好好的,擁有幸福的生活,陪在他們身邊,這其實并沒有錯。
感覺我又會把作文寫偏題,不符合主流價值觀,悲劇。
無論如何,言而總之,我現在覺得很幸福,除了愛情未曾圓滿過,親情與友情,現在都達到了一個我很滿意的平衡點,沒有大喜,亦沒有大悲,生活平安而喜樂,心情安定而平和,這就是我一直追求的。
每每從睡夢中醒來,總要琢磨會兒我是誰,我在哪兒,哪一天了,我該做什么。心里有一個很美好很美好的地方,我尋尋覓覓,一直想找到的我的家,原來就存在于我的內心。當我找到回家的路,當我覺得惶惶不安,便從外引向內,讓靈魂蘇醒,重走一遍這條路,以安撫內心。當生活覺得困難重重,便會想,我來這一遭,只是渡劫,不必過度擔憂,只需等待風停。夢里夢外,誰又分得清,誰真誰假?
一場雨,帶給我一場夢,讓靈魂盛開,讓內心圓滿。
起初來簡書,是想好好寫寫文章,寫著寫著,發現還是不高興為喜歡數而寫,最終這便也成了我的樹洞,成為我曾來過的見證。
但是我喜歡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