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于雜技劇《海星花》的樣本觀察
? ? ? ? 闌風伏雨之夏、林寒葉落之秋、微雪輕霜之冬、桃紅李白之春,既為四季斑斕的變換,也是舞臺敘事的輪回。在演員的足下手底,絢麗的技巧從表演的中心元素,蛻變成藝術形象的隱喻。一襲紅衣,半臺光影,充分勾連起人物命運的顛沛流離,也極度渲染著心理世界的宮移羽換。
? ? ? ? 當雜技劇《海星花》以集成創新的姿態出現在人們視野之中時,評論界給出了極高的贊譽。無論是戲劇、舞蹈、魔術的導入,還是聲光電等媒體技術的系統運用,都成為作品在業內引領創新的顯著標簽。但也有極少數專家從中看到,雜技藝術被拓寬的邊界并非僅止于此。對于一種擁有約2000年歷史的表演體系來說,從單純展示技巧往塑造藝術形象轉變,不僅僅需要對外部藝術元素的大膽吸收,更要有對其內在藝術規律的科學繼承。
? ? ? ? 作為雜技創新的如東實踐,《海星花》給出了頗具啟示意義的珍貴樣本。
狂飆突進的一幕
? ? ? ? 2017年4月27日,尚未正式啟用的江蘇大劇院迎來“綜藝廳”首場調試演出。晚上七點半,當舞臺上方第一縷燈束打到演員臉上,臺下2000多名觀眾多少仍有懷疑,海報標注的這臺“大型多媒體雜技劇”,真實舞臺表現是否與其自首演以來贏得的贊譽相當。由于不熟悉新劇院的入場流程,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臨近開場才集中涌入,卻被告知必須排成長長的隊伍等待嚴格安檢。院方這種不同尋常的管理方式,原本與演出毫無關聯,無意間卻為當日的作品增加了神秘色彩。
? ? ? ? 序,夏、秋、冬、春四折,90分鐘。全劇講述了雜技演員小朵在經歷海難帶來的深重傷害后,克服苦難走向成功的勵志故事。除卻在最后時刻,一只本應飛向舞臺的小白鴿流連于觀眾席逡巡不去,整個演出過程相當順利。而這一插曲也并不對表演構成任何傷害,相反則給了一直屏息以觀的人群嘩笑和放松的機會。隨后舞臺燈光通亮,演員謝幕,全場報以熱烈掌聲。
? ? ? ? 是夜,雜技劇《海星花》登堂入室,賓主盡歡。此情此景在總導演高毅心中曾經不可想象。自2015年參與作品創作以來,雜技不僅給予這位電影導演一種陌生藝術門類的新鮮感,也過渡給他有關于藝術胸襟難以釋懷的隱痛:長期以來,雜技基本被主流藝術殿堂排斥在外,旅游和小劇場演出成為一根搖搖欲墜的救命稻草。《海星花》的出現,雖有其獨特的野心,但高毅不會天真到認為,上述市場培育和藝術規律共同作用的結果能被輕易改變。可如今在形式上,這座規模僅次于國家大劇院的中國第二大現代化大劇院接納了它,舞臺比南通首演時的場地整整大出一倍,劇院內優雅的原木裝飾色調,正可與表演相得益彰。
? ? ? ? 唯有一點值得清醒。演職人員提前布置場地時發現,舞臺上大量原始配備與雜技無關。這就意味著若非受到江蘇省文聯大力邀請,作品能否入場還是個問號。高毅說,《海星花》創造了歷史,也仍然面臨局限。不過除卻這層可以擱置的隱情,更多的事實確乎指向作品“狂飆突進”的那一面。正如所有官方報道所提到的那樣——該劇采用紀實手法,在劇情發展中融入魔術和雜技技術,借用聲光電等多媒體方式和西方新馬戲的概念來表現舞臺張力,極大地豐富了雜技的表現形式與藝術內涵。
? ? ? ? 中雜協副主席俞亦綱認為,“這部劇走出了中國新馬戲第一步,目前國內還沒有哪一部雜技劇能超越它。”這是一個不低的評價,也代表著主流的贊譽。看起來,集成創新讓作品超然拔節于傳統甚遠,但進步與守成之間的糾葛倒也難輕易結束。
原始生長的矛盾
? ? ? ? 這種糾葛恰是一個證偽的過程。
? ? ? ? 無論是出于市場需要,還是雜技尋求突破的內在要求,更加追求作品的藝術化、審美化,已經成為雜技界的共識。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海星花》的出現,雖順應這一趨勢,其創作初衷卻非全然基于藝術革新。
? ? ? ? 作品取材于“白鴿皇后”丁洋的成長歷程。2006年,某次排練時,層疊的椅子突然從高空墜落,正好砸中了18歲的雜技演員丁洋。由于腰骨嚴重挫傷,不再適合雜技表演,休養一年后,丁洋轉而接觸魔術。經數年歷練,終成大器。“一個藝術團體在傳承發展傳統文化之外,還要緊扣時代的主潮流,體現政治擔當和社會責任。”南通少年雜技團團長周旺東坦陳,在這樣的意圖下,“講故事”不得不成為作品唯一的藝術架構。能更清楚體現這一意圖的,是作品最初的名字——《搏》。
? ? ? ? 《海星花》由此采用了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唯有如此,這一關于“大愛”的主旋律弘揚方能可觀可感,達到普遍的傳播效果。而現實主義為雜技注入的戲劇元素,轉而成為雜技銳意創新的重大焦點。遺憾的是,這種看起來令人激動的進步,遭遇了來自雜技藝術內部難以克服的矛盾。
? ? ? ? 誠然,觀眾能夠讀懂劇情發展,也能接受多媒體技術帶來的視聽享受。但若在此基礎上稍稍動用一點藝術修養就會發現,證以戲劇標準,《海星花》的敘事結構其實存在缺陷。外部沖突設置缺乏力道,劇情的推進,弱化為流連于松散的細枝末節。在藝術界專家給出的相似意見中,南京大學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康爾算是說話最不“客氣”的一位。他和盤托出劇中稻草人、練功房、水世界段落帶給他技術和審美角度的震撼,但論及敘事維度,卻拋出“警惕戲劇、雜技‘兩張皮’”的觀點。
? ? ? ? 這話不太受用,但絕非無的放矢。可資佐證的是,并不是等到評論發出對敘事能力的質疑之后,創作方才意識到雜技表演與舞臺敘事之間的抵牾。當不知內情者很快將質疑牽扯到編劇和導演的專業素養之上時,周旺東作了應有的澄清:“其實從一開始,這個題材就讓編導們非常為難。”
? ? ? ? 矛盾要從雜技創新的邊界說起。這門古老藝術但凡存在一天,就無法背離“技術”這一主體。既然如此,一方面,想要講述完整故事,就必須在作品中加入舞蹈、戲劇等許多非雜技要素,賦予技術以敘事能力;另一方面,加入的要素必定侵蝕雜技技術的主體地位,到頭來,安能保證雜技劇沒有蛻變為歌劇或舞劇的危險?這是一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
? ? ? ? 由此看來,簡單將雜技與故事混為一談,人們雖樂見其成,但并不是一個嚴密的表述,它在實踐中已被證偽。因此,高毅站在他的角度,對一切苛求劇情完備的意見直斥為“野狐禪”。
虛實之間的互文
? ? ? ? “雜技是美學中最難猜的謎語。”如果不能同時了解雜技藝術在創新中釋放的巨大熱情和處理內在矛盾時的小心翼翼,就無法理解尤·鮑列夫在《美學》中的這一斷語。
? ? ? ? 藍色的夢鄉,直立的影子,懸浮的靈魂,意象交錯的鏡中人……每當《海星花》劇中這類場景出現時,人們便可窺見作品對現實主義手法的有意偏離。在無法調和技術與敘事矛盾的情況下,作品獨辟蹊徑,邁開了“脫實向虛”的關鍵一步。這一點,極容易隱藏在對敘事能力短缺的批判中,但是也有人從中看出了端倪。
? ? ? ? “它不是一般的情節劇,而是一部心理劇,完美表現了類似紀錄片中心理記錄的狀態。”同樣立足于評價劇情薄弱,南京師范大學電影電視學教授沈國芳卻調換角度,準確揭示了犧牲劇情之后,作品的創新意義何在。“非常非常棒!”她特意提到利用鏡子將幻覺外化的段落,竟激賞不已。高毅不由感嘆解人難得,“最難猜的謎語”,也許算是被猜出了“謎底”。
? ? ? ? 總體觀之,作品采取紀實手段串聯整個故事脈絡,但又在重要的表演單元,以超現實手法個別渲染心理變化,通過虛實相間,盡全力完成了敘事使命。復盤當日小心翼翼處理矛盾的過程,可以概括為對雜技傳統的尊重與妥協,由此向著技術本身的魅力致敬。
? ? ? ? “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出路,有了路的地方走好路。”在周旺東所概括《海星花》的兩條創新路徑里,現在看來后者尤為重要。困難從開始就擺在眼前,但因為渴望用“故事”創造當下雜技界稀缺的作品形態,勾起了創作團隊的怦然心動。而現在,一旦擺脫敘事的魅惑,創作方很快發現,雜技的魅力依然是表現抽象的精神內涵。正如《肩上芭蕾》這一經典節目,南通少年雜技團也曾多次上演。將芭蕾舞臺搬到了人的肩膀、胳臂、頭頂上,僅憑這高難度的優雅就足以令人震撼。
? ? ? ? 一位青年雜技演員遇挫、成長、升華的過程,最終既被賦予預想中的主旋律意義,也為觀眾預留了自我反省、余韻悠長的想象空間。《海星花》達成了雜技創新與守成間令人欣慰的妥協。這種虛實之間的互文,恰似中國書法筆墨中“飛白”的意蘊所在。面對藝術自身的局限,在抑制強硬沖突后,發出自甘示弱的表情。
? ? ? ? 真正的收獲恰恰來自這份“弱德”之美。由于放棄讓演員成為戲劇角色,也無意苛求講一個沒有漏洞的故事,框架敲定后,高毅轉而要求演員將情感、情緒充分解放,參與雜技創作。有論者認為,此中鮮明透露出皮娜·鮑什著名“舞蹈劇場”的影子,這個概念不那么迷信角色塑造,而注重作品的精神空間。有意無意之間,承認敘事短板,反而抵達了雜技藝術被拓展的邊界。
? ? ? ? 每當朝著那些片面批判“故事性”的意見橫眉冷對時,高毅清楚,自己并不是傲慢,也不是偏執。他記得作品最大的市場合作方——德國勃蘭登堡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來華驗收時,那些文化官員們看得熱淚盈眶,巨大的文化差異卻保全了作品“一刀未剪”。在這背后,是雙方合同上接近700萬元的市場價值。
? ? ? ? 來自藝術市場的回響足以令他堅信,雜技創新的重心并非故事,而是其他什么給人心靈碰撞的東西。好比每一次演出,直到17歲的年輕主演手捧鮮花謝幕那一霎,拼命鼓掌的觀眾甚至都不曾意識到,“講故事”的人其實還沒有告訴他們,到底是什么物種,叫做題目中的“海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