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牛虻。是那個文筆犀利,長相可怕,帶著一個風情萬種的吉普賽女郎的神秘男人。只是,他曾經不是這樣的。每一個人的人生應該都有很多種可能,但是隨著一次接一次的命運,人生的可能漸漸走向偏狹,偏狹到只剩下一種可能。有時候,這剩下的唯一可能,是一種悲哀的可能。
他叫亞瑟,生活在一個家境富裕的家庭里。他本該瀟灑無憂的成長,他本該前途一片光明,帶著他獨特的藍眼睛,成為一個帥氣的男孩。
他生活在一個大家庭里,有一個他很珍愛母親。除了母親以外的家里人,他都比較疏遠,沒有什么好不好,只是因為是家人要一起生活。
亞瑟的生命里還有一個珍視的人,即是他的神父—蒙泰尼里。神父伴亞瑟成長,從少年到青年。帶他學習宗教、哲學等各方面以及無微不至的照顧,讓亞瑟覺得神父是一個在自己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人。
亞瑟在青年的時候,是個極纖細的人。由他摘取花瓣的姿勢就能看出來。
亞瑟的一生只喜歡過一個女人,瓊瑪。而瓊瑪在一次誤會了,亞瑟出賣了黨內的同志,而給了他一個耳光。這個耳光,是他出走離家的導火線。而在得知自己是私生子,神父蒙泰尼里的孩子以后,他任性的決定離開這個生活已久的城市。
母親已經離世,他無法再跟母親訴說。只是在這巨大謊言的背后,他感覺到了深深的背叛。氣憤的感情暫時勝過了內心對于神父的愛,對于瓊瑪?shù)膼郏屗呱狭瞬粴w之路。
再次出現(xiàn)的時候,他已經是以牛虻的身份,讓很多人咬牙切齒、冷漠、無情、相貌丑陋。而他的歸來,只是為了復仇。
牛虻這一生都很愛蒙泰尼里和瓊瑪兩個人。對于瓊瑪,即使經過了那么長的時間,即使身邊有著不可方物的美艷吉普賽女郎,他依舊不為所動。即使這個吉普賽女郎想要進入牛虻的生命,想要陪伴他,想要撫慰他的傷痕。可是牛虻自始至終拒絕了這個女人。直到這個女人最后離開,去尋求屬于她的另一份幸福。這一結局,無可厚非。
對于牛虻來說,心里只有一個瓊瑪。這份愛烙印在心里,即使經過了那么多磨難也不會忘記。只要再次遇上這個青年時期喜歡上的女子,便能重新燃起這份感情。在牛虻出現(xiàn)在瓊瑪身邊,在她面前露出的脆弱,就能看出來。而且這份感情在外人也能輕易的看出來。牛虻對于瓊瑪?shù)膼郏嬲且驗榄偓數(shù)膫€人品質。一份,連瓊瑪身邊的好友都能察覺出來的愛意。只是,這么美麗的愛情,注定不會有結果。世間有多少份這樣的愛情,夭折了。如果歷數(shù)起來,恐怕只剩下一片淚海了。不過對于人生來說,有些事情的存在,要不了結果。對于瓊瑪來說,有過這一段感情。對于牛虻的悲劇人生來說,只不過多了一道傷口而已。而這不是他身上最嚴重的傷口。
最深的傷口,是神父留下來的。對于瓊瑪,他還能保持理智,偶爾會有脆弱。但對于神父,會徹底失去理智,重返后,因為神父的出現(xiàn),而激動的口誅筆伐,演繹了這樣一段事件來針對神父。他很聰明,即使深陷險境也能想到解決辦法,只是當有神父在場的時候,他失去了所有的心智,所以最后鋃鐺入獄。在監(jiān)獄遭受各種折磨,最后雖然有機會可以逃出生天,卻因為體力不支無法逃走。而體力不支,不是因為監(jiān)獄的折磨,是由于在他青年離開之后,身體受到的傷的積累。導致身體嚴重損壞,已至無法再支撐。
牛虻靠著巨大的仇恨來支撐自己,來生活。心中無法原諒神父,越是認真愛過的人,越是珍視的人,越是不知道怎么來原諒。雖然,牛虻在受傷時無數(shù)次期盼過神父的出現(xiàn)。即使,是如毒般的想念,卻還是無法原諒他們背叛自己的事實。對于自己沒有信任的事實,對于自己內心那份信任的辜負。所以,即使牛虻深切的渴望神父陪伴在自己身邊,卻依然固執(zhí)的想要報復他。13年流落在外的苦痛,加之于整個身心的傷害。也許,神父也該體會其一。牛虻無法知道神父的苦痛,受傷的人其實也無法知道體會到帶來傷痕人的心情。即使同樣是萬箭穿心都無法體會到吧,能感受到的,也就自己身心被剝離般的痛楚,日復一日的在白天,在黑夜里痛苦的翻滾著。
即使被人打跛了腳,身上有很多傷痕,也沒有直接的死掉,只能每天茍延殘喘的靠著巨大的仇恨支撐自己來生活。牛虻的人生真是悲哀,悲哀到的沒有辦法給自己一個救贖,只能看著自己漸漸在仇恨的深淵里沉淪。
神父也一直被道德、信仰煎熬著。雖然沒有像牛虻這樣受到生活的迫害。可是內心卻因為對亞瑟的思念,信仰的拷問而身心俱疲。雖然被世人視為圣潔之人,被無數(shù)民眾期望著帶來神明的旨意,可是他卻不是像表面看著的那么潔白。一個人,在這個污濁的塵世里,怎么樣在經過一生之后還能保證自己思想的如初。你可以選擇相信,可是人一生的變故太多,誰又能真正的度過一個純白人生。
牛虻的矛盾性格,背負的交織在一起的愛恨,讓他最終走向了悲劇的巔峰。在監(jiān)獄里,最后一次,他跟神父坦白了自己的身份,是依然尚在人間的亞瑟。并想要神父跟隨自己幫助自己逃走。前提是,要舍棄神父的信仰。自己跟信仰之間只能存在一個。多年前,神父選擇了信仰,而沒有陪伴在他身邊。而他所想要的只是一份完整的父愛。這樣的行動看起來有點任性,有點幼稚,千里迢迢,受盡了那么多的苦難,卻依然這么溫柔的對待神父。身上的冷漠,無情都只是一層為了不讓人靠近的假象。神父,沒有選擇亞瑟。
所以,心如死灰的亞瑟,只剩下一條路,死亡之路。很難再從書里看到一個人的死亡如此感人泣下的了。通過電影這樣的視覺方式很容易催人淚下,而依靠情節(jié)和文字來打動人心的,卻很難得。亞瑟,不是一槍倒下,直接死亡的。因為士兵不舍得讓他死,他的個人魅力太大,讓士兵無法下手。仁慈的結果遭致的是更深的痛楚。沒有一槍死掉,就要忍受著身上重新受的槍傷帶來的疼痛。一個死的壯烈的人物。
神父在牛虻死后之后來到了刑場。最后的最后神父,也去跟隨了亞瑟。也許這已經是了最好的結局。不再有這愛恨交織的人生。捆縛了一生的仇恨終于結束。他是一個人格魅力很大的人物,贏得了很多人的心,很多人欣賞他,愛他。可是卻沒有一個人能給他一份安穩(wěn)的愛,來撫慰他脆弱內心受到的傷痕。他的意志很強大,強大到為了生存而忍受了很多非人的待遇。他也很脆弱,脆弱到只想要一個答案,一個可以真心愛他的證明。
最后他留下了一首詩給瓊瑪
不管我活著,
還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只牛虻,
快樂地飛來飛去!
愿他,能夠真心快樂。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