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讀一本書《管理的覺醒》2016-12-21-132
正文:
當一個人的快樂不建立在個人欲望的基礎之上的時候,他就進入了無娛之樂的境界,這個境界必須通過修行才能達到。
思考:
作者在此文中講到《心經》里面的“無眼耳鼻舌身意”沒有理解這句話的時候還在想,這些都沒有了,人還怎么活,可是等到理解后發現如果可以做到這樣,真的已經是圣人了,我們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我們的欲望之上,如果這件事情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你會惱火,如果達到了你就會特別的高興,因為滿足了你的欲望。
工作中我們也是一樣的,比如,我們要求員工這樣做一件事情,但是員工沒有做好,結果公司給我們扣分了,這一扣分導致自己的工資減少,這時候你會惱火,甚至是不分場合的批評這名員工,來發泄你的惱火,如果是員工做的很好,你加分了,你會開心,高興,因為她的成功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收益,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員工失敗或者成功,我們在里面占了多少關系,我們幫助了別人多少,只是單單因為沒有滿足我們的欲望我們就給別人眼色,可是她滿足我們的欲望,我們又做過哪些努力呢?別人不好應該,好也是應該,我們不要把自己過多的欲望加到別人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