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 ?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譯文〗
子貢說:“貧窮卻不諂媚,富有卻不驕縱,人能做到這些怎么樣呢?”孔子說:“可以了。但是不如貧窮卻能怡然自樂,富貴卻能謙遜好禮。”
子貢說:《詩經》里說:‘像制造器物一樣,切割、磋治、雕琢、打磨’,大概就是說這類反復修治、精益求精的事吧。”孔子說:“賜呀,可以和你討論《詩經》了。告訴你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另一件事。”學習心得:
學習心得:貧而樂道,富而好禮,社會上無論貧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會的安定了。孔子對子貢比較滿意,在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子貢能獨立思考、舉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贊揚。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個顯著特點。
回到自身,剛剛畢業步入社會,面臨著各種現實因素,比如擇偶:難免會有攀比心理。總希望他完美無缺,殊不知,“完美”是一種永無止境的境界,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在朝這個過程中努力精進的同時,接受一些現實的不完美,貧而樂道,要知道生活中有人陪伴,聽你傾談,傾談給你聽,就應該感激。感恩此刻的擁有,知福惜福。